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的人,也是,宾客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是的,在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中,曹氏异军突起,虎踞北方而雄视天下,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霸业的兴建过程中,曹操曾旗帜鲜明地主张“唯才是举”。这充分说明,曹氏是非常重视人才的。确实,曹操发现、招聚了如荀彧、郭嘉、程昱、荀攸等不少人才,并且都能予以重用。可他也杀了不少的名人异士,如边让、许攸、孔融、崔琰、杨修等。如曹操这般人物,杀人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那么,他杀死崔琰的理由是啥呢?
——“腹诽心谤”。
这是个啥理由,到底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就聊一聊这一公案的来龙去脉。
崔琰,字季珪,今河北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仪表堂堂,德行俱佳。事业之初追随袁绍,职任骑都尉。为曹操所用后,先后任别驾从事、东曹掾、魏国尚书、中尉等官职。
曹操晋封为魏公之后,有个叫杨训的人,就写了一封表章,上奏到朝廷,对曹操大加颂扬吹捧。有些大臣知道后,就在批评杨训谗事曹操的同时,抨击时任组织部长兼人事部长的崔琰,认为他选用人才不当,应当接受处罚。当崔琰知道杨训上奏表章一事后,就把杨训所奏章的底稿要来看了看,然后给杨训写了封短信,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解释:表章看了,这件事做的还不错嘛,时间啊时间,有些事情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可以这样理解:杨训的这份表彰写得还可以,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对杨训的看法也是会发生变化的。除非挖空心思、别有用心,顿然间看不出崔琰的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可告密的人,却不是按这个意思理解并向曹操汇报的:表章我看过了,曹某人做的那些事还可以嘛!天时阿天时,总会有变的时候。
曹操听后愤怒地说:“总会有变的时候”,是出言不逊,是别有用心!于是,曹操下令,逮捕并严加审讯崔琰。此时(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鼎立)的曹操,已是自觉德行巍巍、天下独尊(汉献帝存而不在),是绝对不允许什么阿猫阿狗随便编排了,对崔琰这样的清正廉洁、学识渊博、智能非凡的大老元臣也不再有什么顾忌,甚或怜惜。经过司法审讯,认为崔琰确实包藏祸心,应予严惩。但曹操还是念及老崔为他选用人才之功,只赏了他一个“髡刑输徒”。就是剃个阴阳头,去接受劳动改造。崔琰受刑后,也没有太大的不良反应,一如既往地发表者自己对时局的理解、看法。激动起来,抖动着白胡子,很有点“愤青”的味道。曹操了解到崔琰既无悔改之意,也没有丝毫“自处”的意思,很是不爽,便下手令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仍结交宾客,门庭若市,说话情绪高涨,好像心怀不满嘛!三天后,负责监管崔琰的官吏曹操:崔琰并未自杀。曹操就愤怒地责问监管者,崔琰难道一要我去动刀锯吗!?崔琰知道了曹操对他服刑后的态度后,明白了。他明白,老板已然不再需要他,他该隐没了,他该另找归宿了!于是,崔琰从容自尽了账。
事实上,曹操对崔琰的杀心早已有之。在曹操打败袁绍,攻破冀州城后,异常兴奋的对被他刚从狱中释放发出来的崔琰说,昨天我查了一下户口册子,这下我可得三十万人,冀州可真是个大州!当时的崔琰非但不感激曹操的解救之恩,而是慷慨陈词地说: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民众露尸荒野。王师驾到,不闻仁声,不救民于涂炭,反倒先算计能得到多少兵甲,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冀州民众之望?当着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的面,崔琰就这样不讲情面,让曹操很是尴尬。有些宾客吓白了脸,怕出什么状况。好在曹操立马收起得意的神态,立即向崔琰道歉,表示错了,不该不顾民众死活,只想着什么招募兵将。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疙瘩、梁子是结下了。什么时候解开,那就只有曹操说了算了。专制时代,那些掌握了权力的家伙,没有一个不打击报复、公报私仇的,曹操当然也不例外。纵观三国时代曹操的一些作为(如屠徐州等),可知曹操也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能在隐忍多年(始于2004年,结于216年)后再发作,已属不易。
另外,对曹操晋封魏公之事,崔琰可能也发表了些不合曹操心意的言论。那就更没救了!
时机到了,曹操就就不犹豫地解决了被他称之为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贫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的清明刚正之臣。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太祖(曹操)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崔)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引言:要说被曹操杀得人,还是比较多得,有的是曹操直接杀得,有的是间接的。比如:名士孔融、南阳许攸、荀彧等等,要说最冤枉的还得是崔琰,这个一心支持曹操的名士,因为一封书信和曹操的多疑猜忌,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崔琰死后,史书记载崔琰死得非常冤枉和不值得。
崔琰是个怎么样的人?
崔琰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史书记载,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受到朝廷中人的敬仰,曹操对他也是很敬畏。
崔琰的能力如何呢?崔琰是个熟读儒家经典学说的名士,也是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先从袁绍,后随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在立世子一事上,坚持立长,并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看下曹操对崔琰的评价
“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崔琰为何事而得罪曹操
崔琰曾经举荐过一个叫杨训的人,这个人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在曹操称魏王时,这个人上表夸赞曹操的功绩和盛德,其他人就说杨训虚伪擅长溜须拍马,认为崔琰举荐人才不当。因为当时还没有九品中正制和后来的科举制,人才选拔靠的是孝廉和举荐制,举荐的人才品德不行,举荐人会受到非议的。崔琰看了杨训的草稿后,回了一封信,信中写的是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代啊时代,总有变化的时候。”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曹操确实是有很大的功绩的,下属上表也称赞也是形势需要,崔琰也是这个意思,但说者无意,听着有意。
上一篇:自己开了个小店,想弄个财务管理系统,成本不高的,有什么推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