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的人,也是,宾客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操真的无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来评论了。
所以千万年来崔琰之死,一直都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在陈寿等史学家的笔下,曹操就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除去荀彧不说,他在杀崔琰之前,就曾经干掉过汉末大儒孔融,帮助过自己消灭袁绍的许攸,还有辅佐自己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在评价此三人之死时说“皆以恃旧不虔见诛”,意思是都和曹操有旧交情,但是都对曹操做了一些不够恭敬的事,结果都被杀了。不过崔琰跟他们还不一样,他也没有对曹操不恭敬,所以在几位大才子中,崔琰被杀是最让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的。
崔琰被杀还得从他的岗位说起。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在下面设立了东曹和西曹两个办事机构,他任命崔琰为东曹掾。这个官职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却掌握着朝廷官员的考评和举荐,相当于我们现在组织部的领导,负责官员推荐和升迁,所以是个非常吃香的岗位。
不过崔琰为人正直清廉,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为曹操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潜规则,所以深得曹操信任和敬重。
造成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跟曹操称王有关的。当时,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他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马屁拍得非常肉麻。曹操当然看了很高兴,但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一身鸡皮疙瘩。于是很多人在私下议论纷纷,说杨训太不要脸了,顺带也把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一起批评了。
于是崔琰写了一封公开信,为杨训辩解,崔琰的原意是讽刺批评者只会谴责呵斥,而不按常理解释,不料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怨谤”。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将崔琰罚为徒隶,并派人看管。这个徒隶的罪是什么呢?就是把人的胡子和头发全部剃了,可能有人觉得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免费理发多好呀,却不知道这对于古人来就却是一个很大的耻辱。
崔琰无罪被罚,他心里非常不满,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调,竟然呆在家里天天会客,门庭若市,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且还是以崔琰为首的小团体。崔琰是这个小团体的中心,犯了错误还不认罪,这还了得,于是曹操下令赐崔琰自尽,一代名士就此殒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原因:
1、曹操在得到冀州后,当着很多宾客的面对崔琰说了这样一番话: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也没有多少特殊的含义,但是崔琰的回答不但使得曹操“改容谢之”,而且把在场的宾客吓的“皆伏失色”:
今天下分崩,九州岛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这话被后来的元人胡三省注意到了。胡三省还特别提到:
此(曹)操之所以重崔琰,而亦不能不害崔琰也。
按照胡三省的说法,从这一刻开始,曹操就开始同崔琰心生芥蒂,为以后的崔琰被杀埋下了伏笔。
2、崔琰被杀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介入了曹家的立世子的权位之争。
二、人物简介:
崔琰(163-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原因:
1、曹操在得到冀州后,当着很多宾客的面对崔琰说了这样一番话: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这话的意思很简单,也没有多少特殊的含义,但是崔琰的回答不但使得曹操“改容谢之”,而且把在场的宾客吓的“皆伏失色”:今天下分崩,九州岛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这话被后来的元人胡三省注意到了。胡三省还特别提到:此(曹)操之所以重崔琰,而亦不能不害崔琰也。按照胡三省的说法,从这一刻开始,曹操就开始同崔琰心生芥蒂,为以后的崔琰被杀埋下了伏笔。
2、崔琰被杀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介入了曹家的立世子的权位之争。
二、人物简介:崔琰(163-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崔琰被杀还得从他的职位说起。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在下面设立了东曹和西曹两个办事机构,他任命崔琰为东曹掾。这个官职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却掌握着朝廷官员的考评和举荐,相当于我们现在组织部的领导,负责官员推荐和升迁,所以是个非常吃香的岗位。
上一篇:自己开了个小店,想弄个财务管理系统,成本不高的,有什么推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