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庸之道”与“和稀泥”有哪些差异?
和稀泥,中庸,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与“和稀泥”有哪些差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庸之道”与“和稀泥”有哪些差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同和稀泥有不同又有相同点。
中庸之道是指中正,历求不偏不倚而至正,不过及也。
但后人认为所为朱熹的解释中正,是指在有原则和遵统治者利益下的中庸,并非无限中庸之正。朱熹也是让后人参誉各半。
象蒋介石名中正,他中正过吗?否!
可见没有真正的无限制中正。
而和稀泥往往是在日常小事中,为缓解矛盾而调解,或一些人不得罪两方而采取一种做人方法。但也让人感觉到过度和稀泥者是无大原则人。
但在说不清的家庭矛盾中,人们往往采用和稀泥方法来处理,效果也不错。(俗称象抹墙灰的泥板抹平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几千年君子达人行为指南。冯友兰说: 阐旧邦以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直观看,所谓中庸就是一种持中的理想状态,不偏不依。在社会应用方面居有广泛的覆盖性,法理性,例如书法。什么是书法?笔笔中锋而已。强调了一个中字,树立了一个书法万变不离之宗。然而到了现代,人们由于许多大家皆知或不知的原因,对中庸之道的解读产生了误读与误解,正如提问所表达的那样,认为中庸是一种世故,圆滑,老道,乃至是一种没有棱角的平庸,“和浠泥“。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无知的,愚昧的社会表达。
中庸是一种至高无尚的大境界。真正的中庸,是多方元的,最后的一个浑然天成、不露痕迹。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通俗说,中庸就是有节制的行为分寸。她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中和恬淡,道德涵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之道”与“和稀泥”的差异?
总的概括为:中庸之道讲智慧,讲原则。和稀泥是不讲智慧,没原则。
各自详细分析为:
中庸之道的 “中”不是中点,不是中和稀泥。这里中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中”是“中正”,不偏不倚,既不达不到,又不能过头,我们要掌握一个平衡点。二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
中庸,孔子曾赞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视为人生至高的品德,作为一个有道德有境界的人,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中庸之道。
“和稀泥”是北平的方言。将稀烂的泥巴搅和在一起。多用来指不分青红皂白,毫无原则的为人调解或处理纷争。
所以,“中庸之道”与“和稀泥”根本就是不同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个词面就不同:中庸是庸和,共容互利,共赢;而和稀泥,关健在一个稀字,太稀不需和,变成口服液了。所以稀就是过份。当然什么过份都不好。
二者都有和的意思,这个没错,和是世界的本相,也是人们追求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到中庸,让人常常与和稀泥联系起来,其实返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国自古讲究凡事有度,而\"中庸\"强调的就是“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过头”和“不及”一样都是不好的,而是要适度。需要说的是,中庸绝对不是提倡人们搞折中主义,遇事和稀泥,不讲原则。中庸也不是让人懦弱,更不是让人遇事畏缩,它主张的是处理任何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以免物极必反。
和稀泥则是一种让人们不讲原则的处世之道,做事谁也不得罪,遇事无原则的调和折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之道就是一般都不发麦自已的意见,如果一发表绝对是主流的,掷地有声的。和稀泥的,就是没有主观意见,谁权力大附和谁,墙头草
上一篇:有些小学老师布置作业为什么不写黑板上?而让学生统一交费购买试卷、测评之类的书本当做作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