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人文,工具,语文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改”以来有人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不恰当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孩子”即语文本体。这样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败俱伤。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由,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历练之。训练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指口头语言,“文”指书面语言)是语文科的专责。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乌申斯基语)因此,语文作为学习母语的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鲜活的生命。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所总结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工具性是要让你去熟悉然后运用到你以后的生活 人文就是历史与知识的结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程序
“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改”以来有人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不恰当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孩子”即语文本体。这样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败俱伤。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作者提到为何说语文的性质是工具和人文的统一.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所谓的工具和人文指什么?
工具: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
人文:字面释义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深度剖析则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而语文最直面的表达方式是语言,而语言则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它属性则有历史,文化,科学等等的传承以及延伸,而这方面归根结底便是人文了,综上所述就能很直观了解到作者所问,进而解其惑,知其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