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有些学生爱给老师打小报告这种行为?
打小报告,老师,学生怎样看待有些学生爱给老师打小报告这种行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造成一个良性循环,
毕竟绝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学生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大人爱口舌,多不正直。如果是小朋友爱小报告,多是小聪明。说真话,干实事,恶小不为,善小为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了打小报告没错。这不是一种勾通吗?在事见的理解和判断上,观见要看老师的引导。看到孩子的日常举动,便可知生活的状态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生活状态才是其学习的模版。很多人认为的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以期获得提高。就起跑线来说应该是家长,做为家长你输了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打小报告可以说是心态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那肯定不是好行为。走入社会那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小人。如果是小学生可以说是想表现自己,在老师面前表现表现。其实老师发现应该给孩子做一疏导。爱打小报告总得来说不是好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判断孩子属于哪种情况。有的孩子比较善良,但是又胆小,看到别人被欺负了,自己帮不上忙,就去告老师了。有的是因为个人恩怨,想要诬陷别的同学。有的孩子没有太多想法,就是看到别的同学违反老师的规定,做了不对的事,就要告诉老师。
打来的小报告是大事,就去处理一下;是正义爱心之举,就表扬一下;是诬陷就要批评。如果是小事,也要几句话解释一下,不要批评他。对于所有的小报告都要正面回应,不要嫌烦。教师对班级情况也要了如指掌,明察秋毫,才能处理好各种问题。
所以不用大惊小怪,不用给学生定性,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年龄段也都会有问题,正常处理就好,都会过去的。更加重要的是教师的公平公正、爱心耐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头条邀请。我想分年龄段分析。年龄小的学生(13岁以下)打小报告的多,是因为他们生理和心理年龄小,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造成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千万别给打小报告的学生贴上标签,首先,要分析他打小报告的动机,动机正确的应肯定。如,有学生欺负他(她)了,有学生破坏纪律了…,但也不可过于表扬,防止将来养成依赖性人格,更不可讽刺挖苦他。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表扬,目的是为了保护他,防止受到别人的嫉妒、反感而受到伤害。老师可以和他商量更好的解决方案,如,老师不在的时候自己怎么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十三岁以后打小报告的就越来越少了,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小孩心智逐渐成熟的表现。但这时候的小孩往往想问题不全面,采取的措施较鲁莽,给老师和家长想不到的意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会逐渐丰富,这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少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把握孩子们打小报告的心理,只有了解了原委,才能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是处于一种倾诉,他只是希望做老师的听听他的委屈,并不一定真正需要你去出面解决,这时,你只要微笑点头听着即可。有的孩子是处于一种讨老师欢喜看别人笑话的心态,这就是不健康的,老师要及时疏导,教育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是真的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他自己可以解决得了的,让他思考一下,如果,他自己真的解决不了,就让他试试,班干部能不能帮他?总之,老是处理这样的事,的确有些繁琐,因此,做为班主任,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而不能让自己陷入这些琐事之中,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才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游刃有余。 对于这些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要进行教育,跟他们讲:自己能解决了的,就尝试着不要说给老师听,班干部能帮他的,就让班干部来解决,若是认为非得老师出面的话,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他。我相信,孩子们是懂事的,他们一定会理解老师的辛劳与苦心。
上一篇:深圳禁止学生参加量子波动速度培训班,为什么这种招摇撞骗的伎俩还有那么多家长追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