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女儿今年五岁半上学前班了,前几天偷了我妈妈100块钱,我应该怎么教育比较好?
孩子,自己的,东西女儿今年五岁半上学前班了,前几天偷了我妈妈100块钱,我应该怎么教育比较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时,要多关心孩子,为孩子创建一个有爱,沟通良好的环境。
孩子出现偷拿这种行为,如果孩子不是把它当游戏玩的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很有可能处在一种沟通不顺畅的环境里,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
长期不能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想法,姥姥或妈妈不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孩子很多想法长期有没有被满足。
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是我们给它创造的一个环境的映射。平时,去商店,买东西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毕竟给孩子的东西,他自己说了算,不要强加太多我们大人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我是一名在职幼儿教师,6年亲身养娃实践,关心关注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岁半对钱没啥概念,也不会花,只是新奇和喜欢,给宝贝讲清道理,把钱还给姥姥,别什么偷偷的,我家孙女就喜欢红的大票,叠的整整齐齐经常拿出来看,放她的钱包里看的可紧了,孩子太小只是当画看没有特别的概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看下:孩子五岁半,她拿了家人的100元钱,估计结果就是拿了这张钱,但是没有任何消费行为。也就是说,孩子拿钱的动机不是为了拿别人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动心,那么她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猜想:
一,也许是为了好玩
有的孩子,拿钱就是为了好玩。这点在低龄儿童中比较多见。经常看见父母,或其他亲人拿钱,所以觉得好玩,会拿去折东西,或胡乱在上面画画等。
这种孩子纯粹是玩,不知道拿别人钱的意义是什么。
因此家长侧重和孩子说两点:
钱是大人工作后才能有的东西
不能随便拿属于别人的东西,就算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自己家人,拿别人的东西前也要告诉他们。
二,也许是知道钱是比较重要的,能买不少东西,所以自己也想有一张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即使没有金钱概念,也能从大人平时的举动中猜到钱很有用;或者大人平时在生活消费中,无形中让孩子意识到钱很有用,有钱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
这种情况下,孩子对钱会有一种莫名的占有欲,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钱,也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所以偷偷从大人那里拿走了一张百元。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钱确实比较重要,但是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劳去换取,不是随便从人家那里伸手去拿的
钱是属于个人财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能拿,拿了就是犯法了。
宝宝还小,虽然还没有赚钱的能力,但是如果有需要的东西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是你的监护人,如果是合理的东西,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钱去买给你,但是绝对绝对不能随便拿别人的钱。
三,也许是希望自己也能当一个有钱的,富有的人
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有时候可笑,不切实际。或许孩子希望自己当一个有钱的人,所以拿走了奶奶的一张100元钞票,其实她什么也不会去买。
这种情况下,可以和孩子讲讲:
如果你想当一个有钱的人,那么首先这个钱必须是你通过自己的能力挣取的;
我们不能去偷拿别人的财富,那个不属于我们,等你长大了,要自己去赚钱
现在你还是一个小宝宝,还没有能力去赚自己的钱,只有从现在开始,好好吃饭,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好的身体,好的才华,才能有能力去赚自己的钱;
说在最后,一个只有五岁半的孩子,我觉得还是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和他们提到“偷”这个字,一来是他们对拿钱的行为没有消费的目的性;二来他们可能不太理解“偷”的含义。所以,家长也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先问问孩子的目的是想干嘛,然后和他们谈谈钱方面的事情,孩子是能够理解的。
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千万不要把孩子吼住了。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先不要把事情扩大化,如果是只有你跟你的妈妈知道,那么先成为你们一个秘密,然后问问孩子拿钱是去干吗,是需求买东西还是一个好玩的动作。责骂或者打的教育都是不合适,关键就是心的交流,这个年龄一般比较单纯化,沟通还是可以做得到,效果也是最好!可以尝试看看,有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金钱的能力,强调偷的严重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在孩子眼里,暂时还没有偷这个概念,不要用偷来说孩子这个不当的行为!你可以先问孩子为什么要拿钱?拿了钱想要干什么?孩子简单一般都会告诉你。弄清了原因再针对处理,要孩子自己清楚意识到这个拿钱不跟大人打招呼没征得大人同意这个行为不好,告诉她她这个行为会引起她能理解的后果。孩子有时候需要点点零花钱的,比方说约定一个礼拜给几块钱,这个钱她可以拿来干什么?
上一篇:每天被3000多种信息干扰,我们该如何保持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