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有木有踩过保险的坑?分享一下?
保险公司,保费,都是大家有木有踩过保险的坑?分享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我和太太买的这款保险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从购买开始,我们支付保费的习惯,是每年收到保险公司的账单后,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可是后来有一年,由于我们搬家,没有收到该年度的保费账单。由于该保费的支付频率为一年一次,我们两个人很快就忘了。搬到新地址后,我们更新了地址,并收到了下一年的账单,于是我们就继续每年支付,完全不知道自己漏交了一年。
过了大约5年后,有一次我太太在查看保险公司账单时,偶然发现上面有一行叫做“借款”,感到很奇怪便打电话询问保险公司。我们这时才知道,原来当年漏交一年的保费,保险公司自动处理为借款给我们交保费,并收取每年6.5%的利息。也就是说,两个人每年2万元的保费,乘以6.5%,再乘以5,我们在那五年间不知不觉多付了6,500元左右的利息。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要补交5年前的那笔保费,或者告知我们如果不交的话会被收取高额利息。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在该保险产品中途,如果想要中断并退保,那么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因为,像这种保险产品,都有一个“退保现金价值(Surrender Value)”,也就是如果中途退保可以拿回的数额。如果和自己当初上交的保费一对比,就会发现,退保现金价值大概只是上交的保费的50%~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交保费。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呀!你漏交了一年保费,被保险公司惩罚,活该!
从法律上来讲,保险公司确实没有错。在我们签署的厚达几十页的合同书中,确实有写着,如果漏交保费,会被收取利息。因此即使和保险公司对簿公堂,投保人也必输无疑。但这恰恰是我想提醒广大读者的:如果你和保险公司发生任何纠纷,吃亏的肯定是你!
因为,我们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保险公司都已经想到了,并且用非常小的字打印在合同里,百分百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像我和太太这种情况,在漏交一年保费后,后面几年还是继续按时如数上交,显然属于一时疏忽,而不是没钱交保费,或者交到一半不想交了。发生这种情况的,我们也肯定不是第一例,保险公司肯定见得多了。从我们这样的客户身上,悄无声息的多赚6,500元利息,何乐而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恰恰如我和太太在年轻时的做法:在我们签署购买合同时,根本没有去细看那长达几十页的法律合同书。即使真的花上几小时仔细看了,也未必全懂。即使看懂了,也很难提出异议(保险公司不可能因为一个顾客的要求而改写合同)。每年交保费的时候,我们都是很随意的看了一下要交的数额,然后通过银行进行转账,而没有仔细阅读其中的各项条款和收费。如果不是太太在偶然之间发现其中的蹊跷,可能直到今天,我们都觉得自己每年按时交保费,一切正常!
说了那么多,我希望大家可以从我的错误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教训。具体包括:
1)在购买任何保险产品前,一定先要做足功课,把保险产品的来龙去脉研究透了再决定是否购买。
2)保险,是一种消费,好比买车,买手表,买衣服。因此,我们应该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量入为出,只购买自己需要的保险,切忌过度消费。
3)选好保险经纪人,非常重要。
保险经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在推销保险时向你解释该产品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保险经纪人需要为客户负责到底。当我们有任何疑问,或者和保险公司有任何纠纷,或者在索赔时遇到问题时,最需要保险经纪站在我们一边。一个负责人的保险经纪,应该在这时候给我们带来帮助,而不是卖了保险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一个不幸的事实,是保险经纪行业的流动率非常高。很多保险经纪,在做了几年后,要么跳槽,要么转行干其他工作,这样在前几年购买了保险的客户,就一下子失去了他本应获得的售后服务,也蒙受了各种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4)保险是保险,投资是投资。
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购买最必要的保险(比如生命险,医疗险等),然后再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投资产品。把两者混起来的话,消费者得到的是一个“四不像”,既不是最好的保险产品,更不是最好的投资产品,得不偿失。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保险公司种类繁多,作为个人可说是个人理财一部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能解决后顾之忧。但是买保险还是要具备基础知识,懂些。不然坑很多的,你得一个字一个字抠。个人见解,说的不对见笑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然是被老东家推荐(qiang zhi)买的某鑫万能险。
那会儿刚工作,收入低没积蓄,为了帮忙完成某部门的业绩,用一个月工资+预支季度奖金的方式,公司代扣代缴,买小几千块的万能险,没啥保障。但,为了饭碗,敢怒不敢言。
没过多久,愤而辞职,退保,拿回几百块的现金价值。
还有,同样为了帮忙完成某某部门的年度业绩,全司同仁购买近1500的激活卡(100元/份只保交通意外那种),必须激活投保,勉强送人,还被人误会认为会被骗。此事埋下辞职的隐患。
咳,那时做核保,整天坐在办公室,早出晚归的,真是苦逼得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坑过
但是是自己没有真正了解合同条款造成的
找个靠谱的业务员很重要
上一篇:什么职业的人写的字常人认不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