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如何理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中国古代的亚圣孟子说的话,意思是:脑力劳动者是统治者;体力劳动者是被统治者,体力劳动者要供养脑力劳动者。
那时还没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概念,因此,孟子的话可以理解为:统治阶级是劳心者,是统治、管理别人的;劳动人民属于体力劳动者,属于被统治阶级,要从事生产等劳动,供给社会的需求。
孟子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观点有其局限性。虽然这种观点也间接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他为统治阶级统治、剥削下层劳动人民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借口,使统治阶级认为亨有特权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永远高高在上,鄙视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则要永远服从统治,在心理上甘于忍受和承认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这也为以后统治阶级实行的愚民政策,埋下了伏笔,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根源。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秦未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人们的固有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开始敢于反抗剥削和压迫、反对门阀制度。又经过了漫长的斗争,平民也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并诞生了通过考试可以进入国家权力机关的伟大改革一一一科举制度。总之,人们的意识在逐渐的觉醒,这一系列的斗争,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孟子的理论,既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适用。现实生活中,领导就是劳心者,而大多数的劳动者是劳力者,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离不开领导们的统筹和规划,而劳动者则只需要简单的执行就可以了,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孟子所说的带有一定的偏见,但也不无道理,劳心者往往处于社会的上层,拥有渊博的知识,诺大的财富,在社会上占有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社会的精英,他们处于领导阶段,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只是国家要实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低层劳动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句话的重点是“治”,大多数人都喜欢用“统治”来解释,而我作为心学之徒,我个人认为是“治理”,也就是劳心者治理事物,聚集劳力者,双方一起劳动只是分配不同,目的都是一起认同的宏伟蓝图。
而“统治”思维是一种不平等思维,有了不平等始终走不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字面上简单理解,只是治与被治的关系。我个人理解,孟子说的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确切的说是一种政治。治人者不可无限制的索取和压榨,也得为被治者劳心费思,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被治者也要遵循法律和规则,尽自己的能力做贡献。两者之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揭示人群社会现实里的所有权下的现状的语词。
源出于庄子,述加入他人组织单位与否的状态。
若加入,必听顺于主人,主人劳心,加入者劳力,从而主人治理人,加入者顺从管理而呈被治状态。
如:加入者拿主人给的工资,当时给粮.油.绢布,从而加入者靠主人求生而食于主家的。
若,不加入,天不收.地不管,自己做自己的主,随意.任意而逍遥,无拘无束。
现在呈,去别人单位参加工作否。
参加就须听人家的,拿人家的工资,自所做物品归单位拥有。
不参加,没工资没人管自己,自做物品归自己,卖出与否,才决定有收入没。
用现在话说就是:老板是管理人的劳心者,员工是劳力者;老板管员工,员工受老板管,员工由老板发工资;老板靠员工制造的产品发财,并给员工发工资。
所以,孔子接加入他人组织单位后,其人的言行规范,从而有忠孝节义智勇信说论。
而,武侠小说讲不加入他人组织单位,其人独闯社会的状态。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词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的人养活别人,统治者却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用的道理。
我们不管其代表的深层含义,仅仅从字面上就能明白其中道理,或许咋看这句话没有什么其它含义,但是仔细回味却能慢慢品出其中韵味。甚至将其套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是能够适用。在弱食强肉的社会,弱者,不思上进者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