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您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这个评价客观吗?
阿斗,蜀汉,蜀国您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这个评价客观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您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这个评价客观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这个评价客观吗?
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人民对他的这个评价不客观。
一、白帝城托孤以后。
魏蜀吴争斗几十年,到最后谁也没有最终统一中原,各自相互制衡,到后来各自休养生息,都已无心再战。
单说蜀国这边,自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诸葛亮实为大权在握之人,只是诸葛亮与刘备这位“黄金搭档”,堪称君臣的典范,他没有去争夺蜀国的皇位,而是让年仅十六岁的刘禅继任蜀国第二位皇帝。这位年少的皇帝,一开始十足的懵懂少年,很多事情都听命于相父诸葛亮,一是诸葛相父跟父辈南征北战,手足情深;二是诸葛亮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智谋和格局依然是朝廷里很多人所不及的。所以继位伊始,刘禅深知这其中的深意,也可谓少年老成,大气使然。
二、刘禅在位四十多年期间。
诸葛亮《与杜微书》:“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晋书・李密传》也曾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从这些史料对刘禅的评价可以看出,阿斗并非是扶不起的人,他是实属聪明,而大智若愚。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所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刘禅是鼎力支持的,即便他深知北伐劳民伤财,但他不想跟诸葛亮关系闹翻,这样的话只会让朝廷生变。
在诸葛亮死后近三十年间,刘禅已然稳坐庙堂,发展生产,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不能不说刘禅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君主。
三、“乐不思蜀”还是装疯卖傻?
历史就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刘禅最终的不战而降,岂是“乐不思蜀”?非也。
他虽然身背骂名,也知道世人对他的看法,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和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人家的手上,做无意义的牺牲,既对不起蜀国百姓,也对不起先皇遗愿。这么些年来,虽然在天府之国,但相父七次北伐,国力已经空虚,百姓也再无力支付高额的赋税,所以唯有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全国内百姓,免遭生灵涂炭。由此可见,刘禅表面“扶不起”的背后,也在隐忍着无力的苍白。
我们也可以为阿斗竖起大拇哥:大气。
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的遭遇并不同,莫以成败论英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一起学习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刘禅大抵不是一无是处之扶不起的阿斗,“阿斗”这个评价可能并不客观。
刘婵之所以会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可能是因为他与父亲还有诸葛亮比起来确实比较逊色。同时,诸葛亮鞠躬尽瘁守护刘氏江山,而他拱手让江山得太容易,还在后面上演了一出“乐不思蜀”的“闹剧”,以至于后人评价他是“阿斗”。
但是,细细想来,诸葛亮一开始是一个“隐士”,“隐者”不喜争斗又心系天下百姓,刘禅拱手让江山的举动是不是某一程度上受到诸葛亮之“心系百姓”的影响?同时,与许多亡国君比起来,刘禅是少有活得比较好且得以善终的,他的“乐不思蜀”会不会是一种“活命智慧”?
1、刘禅被后人戏称阿斗之主要原因:前人功绩太耀眼,作为亡国之君的他无丝毫忧色
史书为我们展现了刘禅一生的大致脉络。据记载,刘禅的小名叫阿斗,他在刘备死后继位。一开始,他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辅佐,蜀国也算相安无事。但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没多久就灭亡了,而刘禅面对强敌也没做多大抵抗就投降了。
之后,历史上流传下了一个颇带戏谑的语气的典故,这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刘禅一直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个典故就是“乐不思蜀”。
据记载,刘禅投降以后在京城洛阳居住,魏国大将司马昭邀请他参加宴会,并且故意在宴会上安排蜀国的舞蹈。在场的一些蜀国旧臣纷纷落泪,唯独刘禅没有一丝悲哀的神色,快快乐乐地吃吃喝喝。于是,乐不思蜀这一幕常被后人拿来批判他是“扶不起之阿斗”的有力理由。
纵观刘禅一生,我们大致整理一下刘禅被戏称为阿斗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大抵就是刘禅的父亲之丰功伟绩太过耀眼。刘禅作为他的儿子,一来没有太过耀眼的才智,二来在治国理政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还是亡国之君,而且亡国了以后还“乐不思蜀”,所以后人恨铁不成钢,说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
第二个原因,大抵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关。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的每一句话都让后人感动,他鼓励刘禅的样子就犹如一个不放心儿子的父亲鼓励儿子一般,他确实为蜀国之安定太过殚精竭虑了。正是因为诸葛亮守护蜀国“太用力”,于是刘禅的投降就显得太“轻易”。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后人说刘禅之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大抵在于心疼诸葛亮之鞠躬尽瘁。
2、后人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略显失实的原因
与诸葛亮之鞠躬尽瘁,刘备之丰功伟绩相比,刘禅确实显得黯淡无光,还真有些“扶不起阿斗”之意味。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依旧觉得后人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略显失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刘禅守的可能不是“刘氏天下”,而是父亲与诸葛亮所守护的国内百姓
首先,我们应该多少有些了解,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但是曹操这样求贤若渴的人怎么会放过诸葛亮这样的贤才?曹操其实也去请过诸葛亮,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那么,为什么曹操不成功,刘备成功了?看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就知道了。曹操以奸雄闻名天下,刘备则是以仁义闻名天下。
同时,当时曹操的经济背景雄厚,而且军营里面不缺猛将和谋士,而刘备就有些相形见绌了,钱没曹操多,人才也没曹操多。优劣对比如此明显,诸葛亮选择去帮助刘备,我想打动他的,大抵不该是权势地位和金钱,可能更多的是刘备“救万民于水火”的心。
也就是说,可能当年曹操找诸葛亮,为的是让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而刘备找诸葛亮,可能为的就是让诸葛亮“帮天下人”统一天下。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推断,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他们参与战争之原因,实则是让百姓脱离战火之苦。
上一篇:一个同事老是吹嘘他是高级职称,听多了很恶心,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