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衣食,需求,而知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衣食足而知廉耻是古人对人性的一种判断,实际上衣食无忧而不知廉耻,且做出危害他人、社会、国家遗臭万年的人难以胜数!
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衣食足只是满足了生理需求的一部分!
人在追求五个层次的需求满足时,每一个层次都会涉及到如何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因此,每一个人在追求需求满足的行为选择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习俗习惯、个人修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一个人的行为缺乏国家法治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制约时,他自身又缺乏良好的修养,他就可能不顾廉耻荣辱,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惜危害他人、社会、国家的根本利益!
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国家法治和社会舆论的严格监督制约时,他自身又有良好的修养,他就会顾及廉耻荣辱,在不危害他人、社会、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和实现自己各个层次的需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看后一句个人认为有些断章取义,它讲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春秋时期的一个现状,只有粮食有了、仓库满了、人们才会自发自觉的去尊崇礼仪。
故:它讲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与当时的现状。共勉
远古智慧~无忧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的原话是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解读这句话可以用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来诠释即:人类有免于饥饿,恐惧及信仰的自由。
这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好比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很难自给自足。为了生存及后代的延续常常也有同一血缘关系通婚,而且还常常衣不遮体。即使到了后面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天灾人祸,一些百姓饱受饥寒交迫和战乱之苦,也会饥不择食甚至易子而食。哪怕是发展到近现代,自由,民主,共和,人权的观念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还是有仍处于饥寒交迫的一些人,他们首先想到和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不是自己的修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你到街上给那些乞丐大讲孔孟之道,周礼,肯定会有异样的目光朝向你,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还不如给这些乞丐一些食物或者货币。
因此人在没有温饱问题顾虑后,才有可能去学习礼仪,学习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升个人素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是高级智慧的动物。当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以后,会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的基础。衣食足而知廉耻,温饱也会食淫欲。可见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以后,有些人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有一些人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反动力。在中国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更应该加强法制国家建设,严格依法治国。防微杜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吟风者欢迎您关注我。
这个问题我看了几个答案,都是用咱们中国古代理论回答的。我想用现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来解释一下,为啥“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问题。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是,从人类最基本最的生理需求开始,到人类需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它的运行原理的是这样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最底层开始向上发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
衣食足,显然是属于生理需求的层次。在这层次挣扎的人,不是没有上面几个的需求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有上层次的要求。举个例子,真正的乞讨者(出去假的啊)他们就处于生日层次的需求,不乞讨要饭就会饿死,试问这时候他们还有心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嘛,显然不可能。
知荣辱的层次,属于尊重需求。这个层次显然要比生理需求要高。但是想要达到尊重需求,就必然已经达到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如果一个人吃不上饭,又处在危险中,没有朋友,那么他怎么能要求别人尊重呢。
咱们中国有这么两句俗语,一句是“温饱思淫欲”,一句是“人一有钱就变坏”。这两句话就是典型的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后,才有的其他高层次的需求。
碍于个人水平有限,其中有错误不对的地方希望您指正,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上一篇:我家在农村,怎么样才能可以上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