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衣食,需求,而知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为什么说衣食足而知廉耻?
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非常充足了。也不能够铺张浪费。还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衣食住行得不到充足的满意,也要守志安贫。再贫困也不能有盗心。以实际出发。依法治富,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创造财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了。为什么还要提倡廉耻呢? 就是告诉我们在富裕的生活情况下不能冲昏头脑。廉政廉洁才能使我们的政治机体不腐化堕落变质。永远保持着青春的活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衣食足知荣辱,我不这么认为。衣食足,是起码生存愿望,人们希望的最低生存结果。但作为智惠的人类有了衣食足以后,还有更高的要求,有人要求有房有车,有人要求美女成群,花天酒地,有人希望随意支配世界,有人希望财富如山。当然美女成群、花天酒地、随意支配世界是不轨不法的,但合法的高要求的梦想还很多。当人们实现合法的梦想越多时,便越觉荣耀、智惠,也体现了他们的耕心和勤奋、勤劳。当实现的相关梦想较少时,而又自以为自己的才能没得到发挥时,便会觉得辱没,迷糊的还会说天意。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只要你寻轨依法,不断进取,从实际出发,智惠勤奋的实现更多的美好梦想是完全可能的。只有不思进取,才会出现真正辱没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人类的生荐就是活得过得更好的生活,社会不但改善变化,人民也更在追求条件成为衣食足求,但孔子学言,人不为已,天助地灭,这也是人类的生活动象,现在国家扶贫脱贫了,差距还在,只能是国民经济计划环节走势,还要更加努力奋斗的目标,不过少数人早就衣食足满更高档了,足衣食不足心,满足不了心态目标,穷人要上升富裕,富强人更展翅高飞,总之只要能幸福安康生活,也就衣食足够了,不能按心求追,或是梦想不成真。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在世,生存第一,在饭都没得吃,屁股露外边的情况下,你和他谈琴棋书画,他一定认为你不食人间烟火,饱人不知饿汉饥。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上升到精神追求,吃的精致,穿的漂亮,人前有面子,社会有地位,这就是人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应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说最早见于《管子 • 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宋人朱熹又引孟子所言,“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义,而温饱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径直指向道德涵养与文化教育,深化并细化了“民生厚而德正”之儒家思想。
呜呼,此两千余载农耕文明之根基,于今安在 —— “仓廪实”而“礼节”实乎?“衣食足”而“荣辱”足乎?攻击孔孟文化几近癫狂,辱骂工业文明几近禽兽。汝等只会污言秽语、“崇洋媚外”羞辱同胞,又哪儿来的底气,给自己贴上“爱国”标签?
且问,不爱中国文化,不爱中华亲情,成天到晚叫骂不休,礼义廉耻知否?丧心病狂耻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云:“食、色、性”人之本性,推而广之也是天下万物的本性。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都保证不了,一般情况下他会不顾尊严,不顾荣誉,不顾一切后果与影响。比如:乞丐、流民、卖孩子等就是实例,所以,又有衣食足而知荣誉之说。
如果,一个人如果解决了温饱,他会顾及道德与法律,顾及自己和家庭在社会上的荣誉,来处理相关事宜。如生活更加富足有余,他也会做大善事,以求流芳百世。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中的好人常做善事,坏人也会偶做好事,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杜月笙抗日,蒋介石争外蒙,汪精卫杀摄政王等。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人类智慧持续提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物质文化空前丰富,加之,让一个社会多出好人的制度正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尽管短时或局部会有不足,相信未来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饥寒起盜心等事件必将减少与绝迹,衣食足而知荣誉必成做人的基本准则。
上一篇:我家在农村,怎么样才能可以上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