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那么繁荣?
春秋,东周,中国为何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那么繁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墨子说,这都怪人人都爱自己,不爱别人。人人都应该兼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天下无不美好。
韩非子说,这都怪法律不严。应该严刑峻法,我看谁还敢捣乱?
各家整天争论不休,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别人是臭狗屎。大家可以想一想盲人摸象的争论。
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认为分封制不好,是引起动乱的祸根,他主张实行郡县制。不能不说,他的主张是进步的,现在世界都实行的是他的办法。但是进步的东西,好东西,并不一定会被大众接受。当时,秦朝的王公贵族都想分封,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地盘,做逍遥王,并且能传给子孙;在统一六国中立功的将军、谋士,也希望自己能分到一块地。还有儒家,一以贯之的观点就是复古尊古。《孝经》里说:“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当然儒家不会同意郡县制,当时他们认为先王的制度都是最好的,一丝一毫都不能动,郡县制违背祖规,肯定祸国殃民。这三股势力就组成了反郡县制的阵营,是保守派。支持郡县制的是秦始皇和李斯一少部分人,是进步派,但是势单力薄。当时两派整天争论,不分胜败,你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吕氏春秋》里的一篇文章,叫《察今》,我还清楚记得第一句话就是: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当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就来这一句话。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篇文章是当时支持郡县制的人写的批驳保守派的,《吕氏春秋》把它收录了进去。由这篇文章可见当年辩论的激烈。都说秦始皇独裁专治,由此也可见他不独裁专治,不然他是不允许争论的。两派的争论旷日持久,而且保守派依仗人多势众,闹腾得很厉害,在秦始皇举办的宴会上,两派又争论起来,保守派的人居然都把桌子掀了。由于两派谁都说服不了谁,无论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实行不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所以秦始皇一怒之下杀了几百个儒生,才把郡县制实施下去。现在看来,这个生意太划算了。
秦代之后,之所以没有较大争鸣,一是因为独裁,儒家独大;二是因为社会没有进步需求,不需要争论。期间虽然争论很多,例如王安石变法就引起了争论,但是这些争论的意义都不大,就排不上名次了。
到了清末,中国有了进步的需求,是继续维持帝制,还是实行总统制?这就产生了很大的争鸣,保守派和革命派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后来以总统制胜利为终结,还是枪杆子起的作用。不过比杀了几百个儒生的代价要大多了。
马列主义传人中国,又产生了继续维持私有制还是实行公有制的争鸣。这次争鸣的时间很长,从马列传到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终结。社会进步越大,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大,也就越困难。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帝制到总统制的进步都是小进步,阻力也是比较小的。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进步,才是最大的进步,是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进步,所以注定受到的阻力最大,也最困难,时间最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千里求学,有志。
著名的战国策士,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都非本国人,而甘心离开自己的母国,远去他乡求学,可见他们的志向之大,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与孙子齐名的吴起,由卫国跑到鲁国在曾子的门下求学,遥想那时交通并不发达,治安并不好,路途凶险,而他们却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找到自己的师父,得之太易,人就会不珍惜,而他们千难万苦去求学,正是向他们自己的内心证明,自己对求学的渴望,和实现自己抱负的决心,也才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求学生涯不敢懈怠。
这一点,在《西游记》中得到过形象的描述,猴哥一只猴子,敢于撑着筏子出海,闯荡人类的世界,“别人打我,我也不生气,骂我我也不嗔”(猴哥的原话),受人欺负,千辛万苦找到祖师,积极求学,甚至熬夜练功,不敢懈怠,方有了后来“齐天”资本。
吴老爷子诗中说的好,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历代英雄皆是如此历尽艰难,明志,求学,方才“称王称圣任纵横”。
2.圣人为师,底子实。
古人的教育资源可不比今日,师资力量是极度匮乏的,所以能享誉一国,名声远播他国的,都是非泛泛之辈的圣贤之师,口碑传播,远胜于现在的证书职称,比如说鬼谷子先生,教出来的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能纵横天下,“一怒诸侯惧,安则天下息”,
孔子的门生有多牛逼,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楚昭王想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阻止说:“大王派往各侯国的使臣,没有像子贡这样的;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没有像颜回这样的;大王的将帅,没有像子路这样的;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没有像宰予这样的(以上都是孔子的弟子)。想当年周文王,周武王只有百里之地的主,最终能统治天下。现在如让孔丘拥有那七百城土地,再加上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听了就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真难以想象,如果孔子是个野心家会怎样,圣人的实力之强大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只是更多的他们把光辉让给了弟子。孙子带三万军队,用了10天,连胜5场,灭了二十万军队的楚国,这也让我们一窥圣人们入世的实力之可怕。
3.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潜力无限激发。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有了基础,但得不到激发,是很难显现人才的威力的,《孙子》有言,不知道战争的危害的人,不能发挥战争的威力,战国策士们要么“五鼎食”,要么“五鼎烹”,要么用鼎吃饭,荣华富贵,要么被人用锅煮着杀了,他们知道自己如果失败的危害,就是死,不仅自己的梦想,抱负实现不了,还会丧命,自己先前的努力也会付之东流,因此,他们的每一次游说,每一次出征,都是必须置生死于世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蔺相如才能怒怼秦王而不惧,因为不能成功,两边皆是死,每一次,都得把自己所有的勇气,智慧,所学,都全部拿出来,因为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奋战了。每次都视死如归的人,自己资质又高,又传承了圣人的本事,这种人能不牛逼吗?
最后,望君也能如战国的英豪一般,当机遇出现时,将自己的每一战,都当自己的最后一战。
上一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吃苹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