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蜀汉亡国之前最后一战,诸葛瞻数万精锐之师,为何惨败邓艾之手?
诸葛,蜀汉,江油蜀汉亡国之前最后一战,诸葛瞻数万精锐之师,为何惨败邓艾之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姜维虽然对此对外发动战争,但是蜀汉内部其实是承平已久,精通战争的老人基本都已经去世,剩下的人不是混日子,就是对作战一窍不通,其实这也是蜀汉人才缺乏的表现。而缺乏精通战事的人才坐镇中央,当面对魏军的突然来袭,他们就对形势产生了误判!当时蜀汉众人是知晓姜维把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之外的,所以邓艾大军突然出现,引起了众人的恐慌。但姜维战败的消息并没有传来,所以说大家认为邓艾这是一支偏师,并非主力部队。
既然是偏师,就注定魏军人数不会特别多,于是刘禅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急忙命诸葛瞻率领御林军前去御敌。要是他知道邓艾的这支偏师有两万人,他再儍也不会让诸葛瞻率领这么点人就前去阻挡吧。
刘禅是这种想法,诸葛瞻也是这种想法!诸葛瞻认为邓艾是一支偏师,人数不多,所以他率军直奔战场时,竟然没有选择占领险要关隘,抵挡魏军,而是直接和魏军打阵地战。结果一战打下来,他就发现了情况的不对劲,魏军是远远的多于蜀军,蜀军完全就抵挡不住,最终失败撤退。
可以说,正是蜀汉众人对形势的误判,认为魏军不多,产生了轻敌的想法,没有据险以守,所以被邓艾给击败了。不过知晓魏军的大致情况后,诸葛瞻完全可以据城力守,为何最后还是失败了呢?其实这就要说到诸葛瞻的能力了。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他八岁的时候诸葛亮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对他指导不多。而蜀地众人感念诸葛亮的功绩,对诸葛瞻是非常的好,他年纪轻轻未立大功就获得了很高的权位,但也正是因为他太过于一帆风顺了,缺乏磨炼,所以在被邓艾击败后,他还是没能正确的认清楚形势。他不仅没有选择坚守待援,反而是受不了邓艾的激将法,直接出城和邓艾做最后一搏,兵败身死。
事实上,此时对于诸葛瞻来说,最佳选择就是耗,不要急于和邓艾决战。魏军远道而来,急于速战,又没有充足的攻城器械,诸葛瞻完全可以守住绵竹。可惜的是,诸葛瞻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一步又一步的错过正确选择,最终身死,葬送了成都平原最后一支可战之兵。
结语
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御林军,打不过邓艾远道而来的魏军,其实主要是因为两军的战斗力、数量完全是不对等的,而且邓艾的军事能力也远在诸葛瞻之上。当时的蜀汉,面对邓艾的突然袭击,都以为是偏师偷袭,没有多少兵力,哪知道会有2万魏军这么多,而蜀军在准备不足之下,不据险以守,反而选择去和魏军打阵地战,结果被魏军击败,全军覆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瞻打得不出色,但他已经尽力了。邓艾的疲惫之师,原来疲惫,但早就不疲不惫了,人数也不是什么一两万,说两三万可能更准确,而且人家还是精兵。
一、一支拼凑的防御部队对一支精锐之师
当时蜀国的总兵力大概就是10万人,5万人分配到了姜维那边支援,除去负责都城守卫等,剩下的不足5万人。据《晋书》上记载:“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也就是说当时蜀国总兵力也就在10万左右,并且大部分都在剑阁阻击钟会大军,在成都周边不到5万兵力。这5万人还被刘禅派出大部分支援姜维,并且还有一部分要防守成都周边的其它城池,真正能够调给诸葛瞻的兵力十分有限。因此,为了凑齐人数,蜀国大赦囚徒,征集了一部分囚徒出战,还派出了所谓的御林军,都城卫军,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最多也就3万左右。
作为诸葛瞻防御力量中坚的都城卫军从来不会打仗。正步踢得好看,刺刀上得漂亮,实战经验则无。很早以前这支部队打过一仗,将军向宠战死了。
而邓艾这边根本不是《三国演义》说的两千残兵。据《三国志钟会传》里记载:“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由此可知邓艾原有3万多人,再加上钟会派给的5000人,邓艾大约有35000人。
两千人只是邓艾的先锋部队:
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紥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于是邓艾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
以上可以看出,两千人是先锋部队,是攻打江油时的兵力。而占领江油之后,邓艾略做了休整,后续的两万多部队从阴平小路向江油汇合,在此完成集结后才向涪城进发: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后来邓艾和诸葛瞻交战,接连吃了两场败仗,邓艾自述损失万余兵马,如果总兵力只有两千,怎么可能损失上万?
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
所以非常明确,邓艾的兵力是三万人,除去战损至少也是两万多。
因此,两军兵力差距不大。在军队战斗力方面,两者很难比较:
蜀汉的精锐部队都在剑阁前线的姜维手里,诸葛瞻的军队由御林军和囚徒拼凑而成,编成复杂,战斗力不强,使得最终诸葛瞻兵败被杀。邓艾率领的三万人是精心挑选过的野战精锐,战斗力超强。《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记载: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从描述看,这支部队有着顽强、卓绝的毅力与战斗意志,显然是经过长期的精心的训练,而且是山地战训练,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否则不可能克服蜀地天险。
二、天险尽失,人心涣散的局势
绵竹之战前,蜀汉已经天险尽失,防守难度极大,再加上人心已散,所谓的“主场优势”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蜀汉在邓艾的进军路线上原本有三道防线,分别是阴平、江油、涪城,但是在刘禅的统治下这三座要塞全部形同虚设:
麻痹大意,阴平的一千守军被裁撤;
用人不当,江油守将马邈投降:
民心思变,涪城军民全体投降:
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原本山川险阻、步步为营的防线,让邓艾如入无人之境。在成都之前虽然还有绵竹这道最后的防线,但这里已经进入成都平原,无险可守——蜀国文治武治出了大问题,主政者首先刘禅要负最根本的责任。
上一篇:富士XT3,镜头是配18-55/2.8-4还是16-55/2.8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