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分封制弊端那么多,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分封制,郡县制,朱元璋分封制弊端那么多,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分封制弊端那么多,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封制和郡县制究竟哪个更好,是古人两千多年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良。
周朝是标准的分封制,秦人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于是创造了全国范围的郡县制。结果秦两世而亡,汉人认为分封制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中央集权的甜头也尝到了,已经欲罢不能,于是分封和郡县并行,并倾向于郡县制。
东汉末年,地方豪族崛起,三国高层都见识了汉室宗室的软弱,曹操父子就想恢复完全的郡县制,大力削弱宗室。结果被司马氏钻了空,司马炎称帝后,一味儿增强宗室藩王的实力,事实上恢复了分封制。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八王之乱让日后所有皇室对分封制心有余悸。分封制再未成为主流,通常都是两种制度并行,以郡县制为主。
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前期众多的皇室内斗事件,彻底坚定了后人虚化藩王的决心。即使是部落传统顽固的游牧帝国也逐渐适应,弱化藩王势力。
直到元明交际,朱元璋对元人在地方上的虚弱统治有着深刻理解,对起义军内部的尔虞我诈也习以为常,自己人掌控一切才最可靠,是朱元璋必然的措施。
当然,朱元璋有众多成年儿子和骤然扩大的广阔领土,朱元璋有基础和能力去实现分封制。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也从未把地方上的所有权力都分给儿子们。藩王的封地大多都在边疆,中原的精华地区多在中央手里,这和之前的分封制有很大区别。而且在后期,洪武大帝已经着手削藩,皇帝的权力前所未有的强大。可惜建文帝操之过急,又过于仁慈,否则朱棣不可能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分封制的特点用一个公式可以简单概括,皇帝——诸侯——卿大夫——士。
即皇帝为了稳固政权,分封功臣和皇帝的儿子孙子们,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兵,让藩王各自为主,管理地方人民。他们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
各藩王分而治之。也就形成了割据势力的弊端。
古时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
1,服从皇帝的命令;
2,藩王有为皇帝镇守疆土的义务;
3,随从作战;
4,交纳贡赋;
5。有朝觐述职的义务。
虽以上规矩可以制约分封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
历史关于分封制的错误决断所得的朝代更替,皇帝下场悲惨的结果也不在少数。
汉朝的藩王野心勃勃,造成“七王之乱”;
周朝的“楚庄王问鼎”;等
都是分封之下弊端缩影。
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之君王,为什么不顾弊端而坚持分封从他的一席话便能了解个大概。
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联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他觉得国土非常辽阔,一是若有敌人侵略军队定会措手不及,而且各地百姓不好管理应该各地封王。让各地藩王镇守一方国土,便可保卫国家,安顿黎民百姓。他计划的不错,因为都是他的儿子,他便不用担心被外人夺去江山。在他的分析里。此策略有益无害。
一,藩王都是他的儿子,他不会担心江山被窜。
二,藩王可以帮助中央集权,下管黎民,上防贼寇和外族,使得管理和打仗都有人负责防御。
三,皇帝可以轻松应对自如。
四,辽阔土地有保障。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的是,孙子继位后,所实行的削番的种种策略,致使朱棣起兵谋反,造成“靖难之役”。
其实若没有建也许帝的削番,可能朱棣也不会起兵谋反。
他没有想到朱允文会削番,也就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谋反。
总结之下,就是他不太了解朱允炆,以为他很有能力能控制各藩王,却没想到他会削番。他也不太了解他的儿子,没想到在那么艰险的情况下会不顾一切起兵造反。
但有一点,朱元璋的最初想法却没有变,即便藩王造反成功,但他的国家也还是他们朱家的朝廷。他的皇位还是他儿子的,只是变了个人。也许,从大局观说他并没有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不分封,边地不稳。几万大军由外人掌握,更不放心。
分封制的好处在于延长国寿。因为藩国是中央国的备份。中央垮了,藩国还能复兴。
周分封,八百年。
秦郡县,十几年。
汉分封,又复兴。
从欧洲历史可知,分封是有利于维持政权活力的,贵族民主制好过君主专制。
讲到底,大一统模式的死穴在于,君王若乱来天下必垮。秦二世晋二世隋二世,教训太大。
分封制好处在于,一堆大小君主竞争,总有一二个优秀的。
上一篇:出门旅行多长时间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