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最喜欢孔子什么地方?
孔子,君子,子路你最喜欢孔子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人会站出来批判儒家思想,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好象不批判几句儒学思想就无法体现出思想追求的进步。其实纵观历史各个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都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从最初的秦始皇”法“治,对汉代初年文景二帝的”无为“而治,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整体因素都是有关的,当时的选择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有时候却是最适合的。包括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行也同样把儒家放在高高的批判台上,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既然要批判就一定会选择其中最反人性、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例说事,什么”三纲五德“残害人性自由等等事例举不胜举,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一颗坏果子就说一整树从根子上都是坏的吧,更关键的是这些事例往往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执、极端现象,这种现象其实与孔子的初衷又经常相去甚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最欣赏的是孔子为了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孔子虽然屡屡碰壁,但毕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始终坚守中庸之道,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也因此被后世尊奉为“孔圣人”。
孔子说: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隐居而行为怪诞以追求名声,后世会有人来记述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君子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孔子自幼父亲去世,小时候的孔子虽然是贵族之后,但家中穷困。所以孔子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他立志好学,成为当时的大学问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因为孔子认为,别人不了解自己没关系,但关键是自己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吗?
虽然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有教无类”,很多人跟随孔子学习,但他并不就因此自傲,夸夸其谈,仍然保持谦逊有礼。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引以为耻的,是说的超过做的。
学生子贡在背后议论人,孔子批评他说,你就很好吗?我都没有那些闲工夫。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为实现他“克己复礼”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努力说服各国统治者贯彻自己的主张,也鼓励自己的弟子去做官以践行所学,“学而优则仕”。
一位隐士微生亩对他说,孔丘你忙忙碌碌都干些什么呢?想逞口舌之快吗?孔子则回答说,并不是逞口舌,只是讨厌那些人顽固不化!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虽然孔子曾经在鲁国担任司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但其不见容于鲁国当政的季桓子,遂去职。
孔子为了实现理想想,周游列国两次,数十个国家,几乎每次都碰壁而归。连守门人都知道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个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在石门外住了一夜。清晨,守门的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家来。”守门的说:“是那个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人要通过修养自己,严肃认真做事,安定别人,安定百姓。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问:“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安定别人。”问:“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安定百姓。修养自己安定百姓,尧舜都为之伤脑筋呢。”
虽然子路在孔子看来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刚直鲁莽,常常被老师批评,但子路对待老师始终尽心尽力,并且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所以孔子也非常喜欢他。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几天吃不上饭,子路恼怒的对老师说,君子难道也有这么穷困的吗?孔子说:君子固然有困顿的时候,但小人穷困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粮,跟随的都饿倒了,没人能站起来。子路生气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没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小人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子路出仕于卫,卫国发生战乱,子路本来有机会逃跑,但他的系冠的带子断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把冠带系好,从容赴死。
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
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冠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冠不能掉。”说完系好冠带就被害。
传说子路死后被砍为肉酱。孔子得知子路被害,伤心悲痛,又听说子路被砍为肉酱,把正要吃的肉酱倒掉,不忍再吃。
子路追随孔子多年,最终以死践行了老师孔子所教导的“杀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最器重的学生颜回,多次受到孔子的赞扬。可是在困于陈蔡的时候,子贡好不容易搞到一点粮食,却看见做饭的颜回在偷吃。子贡怀疑颜回的品德,而孔子则坚信他这个学生的操守。
颜回的去世更让孔子悲痛欲绝。多次对别人表达对颜回早逝的惋惜。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上一篇:国庆自驾,请问国庆6天从重庆出发到陇南,该如何安排线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