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孔子,君子,小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这里,题主引用孔子的两句话,用来表达孔子的道德观和财富观。然后题主提出问题:传统和现实能融合吗?
言下之意:传统和现实有冲突的,即:义和利(及富贵)是冲突的。
真的有冲突吗?
浅析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供诸君讨论:
问题中所引用的两句话都出自《论语》,因为孔子“述而不著”,所以《论语》是后世弟子以孔子语录的形式编撰而成的。因此,从《论语》里,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孔子对一个具体问题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而只能看到孔子对某一观点的只言片语。
基于此,我们想理解孔子的观点或思想的时候,就不能片面、孤立的去理解,而应尽可能把它还原到当时的语境中去。如果没有当时的语境,就应该联系上下文,或者去考察孔子针对这个问题的一贯态度是如何的,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
在同一篇里,孔子还有一段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君子宁可泰然处之。
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富贵,只是强调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这句话,可以看成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诠释补充,孔子依据对富贵取得的方式,来区别判断君子和小人。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 》述而篇。
在同一篇章,孔子还有一句话: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意思是:如果富贵可以追求(通过正当的渠道),即使卑贱的职位,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求,那我还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
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予一以贯之。
孔子率众弟子游说诸侯,曾困于陈蔡,绝粮,几天不得食。孔子借机考查颜回对自己学说的理解。
他问颜回:“回啊,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颜回答:“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虽然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君子本色!如果老师的学说不昌明宏大,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如此昌明宏大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君子本色!
孔子显然对颜回的回答很满意,他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你这颜家的孩儿!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愿意去给你当管家。”
(这孩儿真会说话……)
原文—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你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形象,孔子可以大大方方的谈论钱财富贵,自己表示可以为了钱财去当执鞭之士,也可以去给能够推行自己思想的弟子去当管家。由此可见,老夫子是很懂变通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但前提是不要违背他的大原则——仁。在此前提下,则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结语:孔子并不是笼统的排斥富贵,而只是强调了富贵的取得必须不违背道义,这种观念放之四海,纵观古今,都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当然,在今天也是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的,所以,孔子“义”与“利”的观念并不冲突,同样,“传统”和“现实”也并不冲突,而应该说,现实应是对传统的继承,我们应该把这种价值观继续传承下去。
文字为青石君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交流➕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喻于义,所谓君子是指那些说话办事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能顾全大局,从实际出发排除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他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利益和得失,而是家国情怀,在危亡和困难面前国大于家,国家利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君子喻为义,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人喻为财,是指那些说话办事言行不一致阳奉阴为,爱推卸责任,不遵守章法和原则的人,有奶就是娘,在金钱面前背躬屈膝贪赃枉法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人。
但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和小人就像一对孪生的兄弟,一白一黑,一好一坏,相互制约纠缠促进社会进步,我相信当今世界上不分种族文化,文明进步快和慢他们的国家或民族永远都是君子比小人多,正义永远是会战胜邪恶的,至于小人能否和现代社会相融和,那就是帮助,教育,引导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加强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人宣传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开办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习,从小就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区爱家庭的良好社会主义文化秩序和氛围,我们更加坚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各兄弟民族亲如一家,和谐共处为共创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分清其糟粕和精华,糟粕就要摒弃,精华自然会芬芳。
孔子的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更应分清其糟粕和精华。比如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还有女子三从四德,象这一类文化早已经被历史淘汰了。我们所要传承的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谓精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部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