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大家有何见解?
苏轼,心安,岭南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大家有何见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大家有何见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神仙的气息把我给震撼。
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在何方?
天地视万物为卑微的草,天地如同风箱,动而欲出,虚而不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万物如同卑微的草,所以心是包容在稻草里,所以人心好像稻草心。
稻草心随风飘逸,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蹈草人安静站在原地,家乡的味道。
吾乡是童年的家乡,家乡在童年的印象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鲁迅先生的家乡和童年闰土产生的灵性是光明和快乐的。此心安处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此心家乡的景物描写:恍恍惚惚,其中有像,其中有物。深远呀,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义。
只所以是吾乡,童年时代孩子快乐无忧的,挡住黑暗的父母亲,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是动荡不安的内心再加上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在哪呢?自己坐看天空,心结解了,那一时间坐着的地方全身飘荡声音,就是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此句的出处
苏轼的人生中,有一道坎坷。
就是乌台诗案!
这次打击,不仅差点让苏轼本人丢了性命,还牵连了很多朋友。
其中有一个人叫王巩,他被贬到了岭南。他的一个侍女寓娘对他不离不弃,一直跟随他,在岭南生活了好些年。
王巩此人擅长养生,保养得益,虽身处岭南,一点儿没有风尘之色,脸色红润有光泽。
1083年,王巩北归,苏轼宴请他,席上苏轼略带歉疚,问他们:“在岭南,日子过的很苦吧?”
谁知他俩只是笑了笑,寓娘更是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句话深深震动了苏轼,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不正是他内心里的话吗?却能从别人口中听到。
有感于此,他挥笔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女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个人如果心安,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呢?岭南条件虽苦,然而有我家人。
这是寓娘的回答。
二、我的感触
有一段时间,我很消沉。工作不顺利,爱情也遇到了挫折。
我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各种苦闷无法诉说,就常常跑到海边,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海浪的声音,看着别人嬉笑打闹,心很容易安静下来。
焦躁、苦闷的情绪会慢慢被抚平。
此心安处是吾乡,重点是心安二字。
什么是心安?
高兴时,有家人分享快乐;伤心时,有朋友互相安慰;独处时,有东西可以寄托。
不彷徨、不焦躁,内心安宁。
心安可以有很多方法,对我而言,那段时间,海浪声可以让我心安。
我不信佛,不信教。
以前,我对那些烧香拜佛、作礼拜的人感到很不可思议。
泥胎塑像有什么好拜的?
后来,我意识到,他们求佛,求的不过就是心安二字。
他们不知道那些佛像就是石头,泥巴吗?他们知道,他们还是愿意虔诚下跪,再三叩拜。
只求心安!
我突然羡慕起了他们。
历史上,很多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最后都皈依了宗教。
是他们学问不行吗?江郎才尽了吗?
我想,他们求的,也是心安二字。
三、流浪大师
看到这句突然想起了最近网上很火的“流浪大师”沈巍。
大学生、公务员、流浪汉,都是他的身份标签。
一个公务员,仅仅是因为喜欢捡垃圾,就被人当成了精神病,流浪了26年。
他对此并不后悔!
原因就在于心安。
他喜欢看书,捡垃圾卖的钱就拿来买书,所以他能给路人解说《尚书》、《左传》。
人们对于流浪汉,通常觉得很苦,然而沈巍却活的很快乐。
他很好地诠释了一点。
身在流浪,心不能流浪。
这是心安的真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王定国,即王巩。当年因为“乌台诗案”,王巩被贬出京,到了遥远的岭南宾州,歌妓柔奴一路随行,苏轼在这首词里写道: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岭南宾州,偏僻之地,跟着王巩来此,柔奴可适应当地的风土吗?但在苏轼问到之时,柔奴只回: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可见,在柔奴心里,原生故土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心有所安定,便能归于安宁。
此句由柔奴说出,但熟悉苏轼生平与人生的人,也知道,这种随性自然、达观其实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浮浮沉沉几十年,从家乡眉山出发,苏轼到过杭州、密州、徐州,也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此后起起落落落落,一路到了惠州,最后还到了真的是荒芜的海南儋州…
但即使如此,他的诗词里,也并不见消沉,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以,通过这一句诗,再结合苏轼本身的生平,真的能得到很大的感动。用他的诗词来回复,恰如其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事,只能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这样,或许更能品味生活的快乐滋味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