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一生都在劳累?
农村,老人,农民为什么感觉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一生都在劳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万千子女们都能放下手机,多陪伴、善待、宽容、体凉并好好孝顺农村父母的这片良苦用心,多些温暖,少些厌烦,让这些晚霞中的老人停下脚步,好好休息,度完余生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一生劳累,我说说我的看法:
农村的老人一辈子辛劳,他们经历过物质最匮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不饱穿不暖,从小到大就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吃饱饭就要辛苦劳作 ,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哪怕女子有条件让他们去城里享福,他们也不习惯,还是喜欢在农村 种种菜,养养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农村不劳作就没有收入来源,没有退休工资,孩子们也都是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填补家用 要养孩子等等开支,而老人只有劳作才能养活自己,减轻自家孩子的负担 ,老人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像很多老人去世前一直劳作,有的种菜去卖,能多攒点钱给孩子们,一辈子辛劳,一辈子自食其力,一辈子都对子孙后代的爱。
劳动最光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农村老人,多数都是从解放后过着苦日子过来的。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种田为了吃饱饭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从而养成了坚苦朴素,勤劳的作风。
随着国家发展,科技的发展。现有的各种作物都是高产量的,在农村只要种上很少的面积就能够自己自足。但从那个年代走到现在的农村人依然没有放弃勤劳耕作的习惯,就算面对儿女的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种了。他们依然会选择不放弃。
其实现在很多农村老人都不需要劳累了的,而且生活条件较好的也不少。但他们舍不得放弃曾经耕耘过一辈子的土地,那些土地是他们这一生得以生存根基。对那些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样不忍放弃。
面对这样的一片土地,大多数农村的老人选择了活到老干到干不动为止,一生都这样劳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最苦的就是农村老人,他们没有退休金。近些年,60以上老人才仅有每人每月60多元的养老金。
这点钱对于农村老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年轻时由于劳累过度,身体或多或少都留下一点毛病,更别说大病了。
尽管他们年龄大了,为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他们能干的尽量不闲着,,多少挣点生活费。
希望国家多关心一下农村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不要那么劳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原因如下:
1.农民不像城市居民,到老了后没有退休金。在我老家60岁后每个月只有80元养老金,80元只够买米吃,其他的开支就只有靠自己劳动来挣,到不能劳动了,就只有靠子女来养了,所以,他们劳动实属无奈。
2.农村老人子女有岀息,生活不愁的,也不会停下来不干,因为他们过贯了勤俭持家的生活,永远都为子女操劳,不愿拖累子女。自己养活自己,活得自在。
3.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一生都为生计操劳,勤劳,吃苦惯了,不像城里人会享受生活,退休后,参加跳舞,旅游,打牌等娱乐活动。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在很多农村都建起了很多的文化站,相信以后农村的老人生活也会丰富多彩起来,不需要活到老,干到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荣幸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人,村里还能见到不少老人仍下地干活。我觉主要原因有三。
一、对于一些生活不富祸的老人而言,他们多是为了生济,因为子女不孝或过得不如人意,几乎没给老人供养,迫于生活压力,他们只能种地自给自足,不过这只占极少数人,如今我国即将全面脱贫,奔赴小康,政府给予的补帖也是即为优厚的,可以极大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这之中也包括一些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
二、大多数老人生活的年代都比较贫苦,他们那一代人的穷苦日子过多了,普遍的能吃苦耐劳,长期的劳作使之逐渐养成了习惯,勤劳早已刻入骨髓,如果不做点事,他们反而觉得不自在。而且他们深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珍惜。
我家里也有七十多的老人,并不是我们年轻的不给赡养费,给他们钱他们舍不得花,给他们买吃的他们也舍不得吃,让别下地了他们总说地荒了太可惜。他们并不缺衣少食,但仍要下地,说到底还是一个“惜”字。这是一年代人与一代人之间思想客念的差异,我们只能说懂得珍借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年轻人学习。
上一篇:为什么养殖水体中最易缺乏有效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