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一生都在劳累?
农村,老人,农民为什么感觉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一生都在劳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为农民,注定就是劳苦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大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注定奉献自己的一生去融于大地之中,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精神……也有许多农村老人是习惯了劳作,本来他们可以选择不再干活,但骨子里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当然也有被生活所迫一生都在劳累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人勤劳,习惯了劳作,看见空闲的土地便会觉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于是就喜欢利用空闲的时间去打理,而城里人不同,某些老年人即使有心,也没有能施展的空间,个人觉得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安全的情况下,个别老人想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不太累也是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感觉是现实。农民是一年十二月有的忙,做农活惯了闲不住。年老了也不离那半亩农田。我们村有一村民叫李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走集体,三年自然灾害,联产承包到户三个阶段。赶着一个毛驴车,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撒下了辛劳的汗水。他的地里沒有一根杂草,庄稼每年的收成都很好。2019年,80多岁的李美老人卖掉了驴车,却依然在种地。不过种的少了,只种了3亩玉米。农民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这是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老人从小到老都在不停地劳动。因为农活很多很杂,打理起来真不容易。
春种一粒籽秋收入万颗粮,土地那时是农村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一年里要数秋天收获的季节忙碌而喜悦。那种纯朴的快乐是现代年青人没体验过的。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纯农业时代粮食无比金贵,餓怕了的农村人家家都有存粮,在地里撒把莱籽种粒豆角,长成后就能解决吃莱问题,反正老一辈农村人对土地的情感十分深厚。
现在村里的年青人不喜欢种地也不会种地,那是他们能打工挣钱,来錢门路不指望土地。然而离开农村生活的年青人消费变的高了许多,生活改变了但都並不富裕,因此农村老人也很少要他们的钱来养老。如今每月给老人那百拾元钱农村老人可感谢了,他们觉的儿女也沒有给过那多錢。
老人们闲不住一来是生存环境和习惯,另外老人们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增收一点是一点,余下的还贴补儿女,这就是农村老人闲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农村老人没有什么存款,就想靠自己生活,不拖累子女,所以终年劳累。有的农村老人没有存款,但是他们依靠子女,子女每年给生活费医疗费,但是这样的老人还是不满足,他们希望跟子女同住让人伺候吃喝。人和人永远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辈的农村老人因为没有文化技术等原因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种田种地在他们小时候的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学会了,菜自己种,大米自己种,就能够填饱肚子了。由于文化有限做生意没门没资本,到了九十年代才有少量的工打,那时也已不能出去了,上有老下有小哪也去不了,只能多种几亩地卖几颗粮食换点肉,换点小孩学费。到了现在七老八十的还能干点什么,干了一辈子农民对土地真的有感情,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就有回报。儿女在城里有房也不去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在农民心里是没有退休概念的,农村有句古话“八十岁公公砍黄蒿,一时不死一时还要烧”就真实概括了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与城里人比起来,农村人比较有归属感和主人意识,生于斯长于斯,山山水水都是那么熟悉,既使生存条件不是那么好,也不愿轻易挪窝。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能动还是要动动的,孩子在家帮帮衬,孩子出去了更不愿让自己的土地荒了,有为他们守家的意思,再者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吧。劳动也是一种习惯,许多人常说一闲一下毛病就出来了,这些大概是主要原因和动力吧!
上一篇:为什么养殖水体中最易缺乏有效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