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刘禅投降是明智之举?
蜀汉,魏国,蜀国为什么说刘禅投降是明智之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19年9月5日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认为,刘禅投降,是顺应主客观条件而做出的明智决策。原因简要如下:
一、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农耕时代的战争,就是人口资源与国力的比拼。
公元263年刘禅投降时,他派人递交给邓艾的户籍资料显示:蜀汉全国人口28万户,共计94万人。其中军人10万、政府各级官员4万。
而这时的曹魏人口是多少?443万,是蜀汉的将近五倍。
人口意味着生产力,更意味着战斗力。经过了诸葛亮、姜维时期的连续北伐,蜀汉的国力已逐渐被榨干,此时已经无法同曹魏相抗衡。
再看军队方面,曹魏军人总数超过40万,用来伐蜀的军人规模为16万,名将钟会、邓艾,个个威名显赫。
而蜀汉则是“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几十年前刘备从荆州及中原带来的精锐早已损失殆尽,光靠益州的人力资源作支撑,此时的蜀军战斗力早已下滑严重,与诸葛亮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数量与质量均处于下风。
二、人心不再,大势已去
数十年的穷兵黩武,已经令蜀汉朝野疲惫不堪。所以当邓艾帅奇兵进入四川盆地的消息传来时,蜀汉朝野上下一片混乱:百姓纷纷逃进山林,不可管控;守城士兵也陆续逃跑,军官完全失去了管束;朝廷绝大部分官员都劝刘禅投降,毕竟他们在曹魏统治下也可以继续做官。
总而言之,成都蜀汉朝廷上下、朝野内外,几乎没人愿意与邓艾血战到底。
三、内外无援,刘禅无路可退
邓艾入川时,蜀汉唯一有战斗力、有战斗意志的主力姜维大军,被钟会的十余万魏军牵制在前线;东吴派出的丁奉、留平、丁封等军则还没进入蜀地。
蜀汉朝廷有人建议撤退到南中,但当初被诸葛亮软硬兼施收复的“南蛮”,此时与刘氏朝廷并不是一条心,刘禅难逃的话,保不准变成了自投罗网。
四、内部的政权更迭,刘禅无舆论压力
曹魏与蜀汉的战争,本质上是汉族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政权的战争,是结束中国分裂的统一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与否的心理压力,只有谁当权的利害关系。
因此,刘禅若抵抗到底,其结果可能是刘氏被灭族、蜀汉百姓生灵涂炭,军人血流成河;而选择投降,上述的情况都可以避免。
所以,刘禅果断投降,对他自己、对双方的军人、百姓,都是正确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禅的投降算不算事明智之举,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首先我们来看下刘禅作为君主与同时期其他君主的对比。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在投降西晋仅仅4年就去世,曹魏的末代君主曹奂,58岁去世,但实际曹奂时期已经完全是司马家的傀儡皇帝。相比之下吴国是因为大势所趋而投降、曹魏是被夺权。刘禅在位时期是拥有抵抗能力就选择投降,我们再来看看刘禅最后的结果享年64岁,也是末代君主中岁数活的最大的。寿命更长从侧面也能看出三国中刘禅是相较活得最轻松的。毕竟一个傀儡、一个被迫投降。刘禅作为主动投降的君主,加上后事常说的乐不思蜀,从而司马炎对其也比较放心,对于帝王之家给个终身富贵也是极好的结果了。
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蜀国当时不投降结果可能会是怎样。这个时期蜀汉政权的原住民益州集团实际上不服刘氏政权的,这点我们可以从谯周说服刘禅投降就能看出来,实际这个时期的刘禅是有能够抵抗或者撤退的机会的,简单来说这个时期的刘禅是有实际权力的,一个大臣在这个时期能让刘禅投降,可以看出本身蜀汉政权底层是不稳定的,加上诸葛亮时期法家治国整个国家还有相对的公平,不过诸葛亮死后太监干政,实际就使得益州集团积怨越来越深,如果在往后发展叛乱可能性也是有可能的,试想如果是叛乱,刘禅成了俘虏,我想他的结局就不会那么好了。
综上所述,刘禅的投降在三国的几位君主中算得上是明智的,对个人来说也是很明智的,最终可以安享晚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禅投降在当时来看当然是明智之举,因为此时的蜀国已是亡国之象尽显,与其怎么都是灭亡倒不如投降了事。至于蜀汉为何是必亡之国,刘禅必须投降,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无可遣之将,无可用之兵。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就连三流之将廖化、张翼等都垂垂老矣,由于连年征战,能调动的兵马也极为有限。可能有人会不同意,会说不是还有姜维率领主力部队八九万人在剑阁阻击敌军吗,而且成都城里不是还有万余人的蜀军吗,怎么会无兵无将呢。要知道当时姜维虽在剑阁率主力抵抗的不错,但是面前却被钟会的十五万大军紧紧地压制着,不容不点松动。一旦回援成都,钟会的十几万大军不仅会占据险要使得蜀汉再无出头之日,更会马上一股脑地压上来,这样无论是困守成都孤城还是平原决战,蜀军都胜算不高。另外成都虽有蜀军万人,但邓艾大军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像是突然从天而降,给蜀军带来了极大地心理震撼,且偷渡过来经过崇山险境的邓艾之军绝对战斗力强悍,未经休整便战胜了诸葛瞻的绵竹数万守军,因此不投降也绝对守不住。
二、蜀汉政权在蜀地空前孤立,缺乏支持。首先从官僚豪族来说,由于蜀汉是一个外来政权,一直以来都排斥当地的世家大族,而当地的士族豪强一直都未能在蜀汉政权的班底之中占据优势地位,蜀汉从建立到灭亡一直都是外来的势力占据权力中枢。因此蜀汉当地士族还有以瞧周为首的官僚体系不可能支持蜀汉政权,甚至有意看到其灭亡,从而推倒重来,自己来做当地的真正主人。另一方面从蜀汉统治下的当地百姓来看,连年征战,搜刮民脂民膏,民力以接近枯竭,东吴使臣出使蜀汉回来后报告吴主孙休曾评价蜀汉说“入其朝,不闻其言;观其野,民有菜色。”这一句评价,虽寥寥数语,但却精准的揭示了蜀人当时的悲惨处境,这样的政权民众怎能支持?内外处境如此艰难,面对全国上下各阶层的孤立,蜀汉不亡才是没有天理,因此刘禅投降乃是聪明之举。
三、南方蛮族和东吴政权不可能给予实际上的支持。首先,路途遥远,鞭长莫及。其次,南方蛮族被蜀汉以武力畏服,且多年以来蜀汉并未对其实行有效管辖,其态度如何此时尚不可知。东吴方面内乱不断,实力也大不如前,自顾不暇,即使派军援助也是做做样子,更有可能趁火打劫。故外部势力也不可靠。
上一篇:预算2500买荣耀v20还是荣耀20还是荣耀20pro,看了一月的手机头都快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