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和小孩子做游戏时,是该赢还是该故意输?
孩子,输赢,游戏家长和小孩子做游戏时,是该赢还是该故意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玩一些需要一起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协作性游戏。例如你们俩一起各显其能,看看谁能让气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这不仅会教给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有助于他认识到自己不用“赢”也能完成一些事情。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了哄孩子高兴,不少家长在与孩子玩游戏时,常常故意输给孩子。其实,这样做反倒对孩子不好,这种过度保护,会削弱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经常故意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他永远都应该是赢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他总要面对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总要学会怎样应付输的局面。家长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家长故意输对孩子的影响家长一味迁就、谦让,会使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许自己赢,不许别人赢。这种过度保护,削弱了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当他遇到激烈竞争时,极易产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现实。做游戏时,家长经常故意输给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假象,以为自己很能干,容易产生自大心理。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缺乏抗挫能力,造成“输不起”。所以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输不起就故意让着他!玩游戏时不该让着孩子1、输赢不是重点,重点是输赢之后的表现没有人会认为孩子应该总是输、或者总是赢,重点是一旦孩子掌握规则可以玩游戏了,我们就要把输赢放到长久的发展里去看。 赢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对这种游戏/体验活动更有兴趣,输则可以让他了解凡事不会一帆风顺、学习如何面对失败,而另有一个层面就是如何赢得开心却不骄傲、输得体面却不恼怒,这就有赖爸妈的示范了。所以,让孩子赢几次完全应该,让他输也一样,真正重要的不是输赢的比例,这个可以根据家庭状态和孩子的性情来调整,真正重要的是,爸妈要示范给孩子看,赢了以后不去挖苦嘲笑对方,输了不发脾气甚至要更积极的再来比一次!2、不要因为孩子输不起,就不让他输如果爸妈怕孩子因为输了而不高兴,就经常性的让他赢,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输不起。 任何事情都是练习越多、做得越好,“输得起”也一样。当然啦,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完全失去信心和兴趣,爸妈策略性的让孩子赢两次,也是不可少的。 其实爸妈的平常心最重要,除非你下定决心要培养一个职业玩家/职业竞赛者,否则竞争和输赢,总归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你不把看得很重,孩子也就多半不会那么在意输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和孩子玩游戏,该赢或者该输,这个要找准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源自于家长对时机的判断,这种东西没有一个数字可以估量,我说说我的理解。
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毕竟质量和反应不如成年人,所以输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一些什么,我觉得可以这样。开始的时候让她输,当快输的绝望的时候,让她赢。这样孩子才不会有心理上的挫败感。
当下次再玩的时候,告诉她方法,也就是怎么赢的方法,让她明白,任何的输赢都不是靠运气,而是有方法的,这样给她灌输一种潜意识,就是你掌握住方法,就可以赢,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学习各种方法,来实现赢的目的。
当以后再玩的时候,让她输多一些,然后告诉她,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赢的彻底,如果不反复练习还是输,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学习一种新事物,不是学一次就行,要反复的联系,无形间给她传输了坚持的理念。
总之,我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觉得你的问题提的非常好,有些家长很不注意方法和方式,要不让孩子输的绝望,要不让孩子赢的忘乎所以。这样都很不好。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可以实践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许,输赢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输赢观。
看了题主题目里的描述和答区的回答,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您想通过亲子游戏获得什么。
——如果想让大人孩子都玩得开心,不想孩子因比赛失败的结果而产生心理负担,或是培养孩子对某项游戏、某竞技项目的兴趣,目前的方法就很好。
该方法调整游戏规则,让比赛相对来说变得更加公平,虽然这不是「故意输」,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让着孩子的方式,也是一种尽量提高她「赢」的概率的方式。这种方法确实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有各种科学理论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eeve在竞争环境研究里有这样提及:
竞争结果是影响个体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在竞争中获胜的个体,内在动机会增强,而失败者的内在动机减弱。
后来Deci和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里有相关理论:
人们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决定的活动,当活动满足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心理需要,他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愉悦度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论里也提到类似的说法:
当个体在某一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有积极评价,而当遭遇失败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进而影响个体再次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
所以,题主的方法可以满足孩子的自主性(和家长一起调整游戏新规则)、胜任感(输赢结果难度降低,觉得自己有能力获胜),增强自我效能感(能获胜且常常获胜,对于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让孩子对该游戏或活动更感兴趣,也可以让她更加积极地参与下一次的游戏或活动。
上一篇:零容忍重罚,武汉一工地多次将泥浆直排入市政管网被罚10万元,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