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孩子,兴趣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启蒙来阅读;唱数字儿歌;家长在睡觉前可以和孩子讲一些数学小故事;孩子都是爱玩的,可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采用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尽量把数学的抽象性给孩子具象化的表达出来,这样能够让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
好多孩子对于数学没有兴趣,不想学,关键就是因为没有好的教学方式,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才会觉得无聊,学不进去!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下课外的专业培训课程,具体的话推荐试试火花思维的课程,比较不错,课程比较多元化,充满趣味,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适合3-12岁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样培养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龄阶段,没上学之前就是多玩些益智游戏如:积木、魔方、智走华容道、折纸等等都行,这样主要是锻炼思维能力,开阔眼界!读小学了可以家长和孩子玩24点,也就是用扑克牌抽四张加减乘除算出来等于24,还可以练习珠算提高心算能力,如此这类有竞争性的益智游戏孩子肯定会喜欢;孩子到了初中,要适当的引导,怎么做呢?培养他们象科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家长可以多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或者让孩子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书,这样孩子很可能会受影响和启发,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具体举例说明:比如说勾股定理是怎么方法想出来的;又比如说圆周率刚开始是怎样计算得来的;圆面积又是怎么得来的如此引导孩子思考,而且不要求孩子马上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要他们这些问题当做一个个智力锻炼题,经常去思考,这样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就会兴趣越来越浓!当然要注意学习过程当中的几个要点:一定要把语文学好,不然基本问题都难读懂,更别说上瘾了!还有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这样会引起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再一个要孩子经常进行有氧锻炼,这样思考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如此多方面进行引导,孩子一定会随着自己的进步而热爱数学的!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觉得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差异和数学知识本身的巨大区别,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来分三年阶段来分析如何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任何一个学科都有着天然的兴趣,对于数学更是如此,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相当热情,此时老师们只要在教学上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就可以,通常游戏的形式会比较吸引孩子。随着年级的提升,到了三年级就会有一个分层,有些学生继续学得好,有些则会出现下滑,兴趣减弱的情况。此时老师们发现游戏或者奖励都可能推动作用。此时老师可以在多进行实物教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然此时数学对同学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直观的实物教学或者游戏可能适应不了了,这时老师非常有必要在知识层面上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老师讲的东西才能懂,才有可能产生兴趣。
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的数学难度提升较多,光知识对大多数同学就非常枯燥了,更不要说学习兴趣了。此时,老师若是照本宣科,讲完书本上的知识就完事的话,那谁都会显得枯燥。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老师备课时完全可以加入一些与知识背景相关的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知识产生的过程等,还有知识本身能够解决一些什么实际问题等;这样学生听起来就不是单纯的数学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少是不那么枯燥了。
高中阶段
你要说高中数学有多大的乐趣,相信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其实也是,高中数学知识量大难度也大,光学完它就已经花了半条命,哪来的兴趣。高中数学确实,对大多数人来讲太难了,此时无论是游戏还是故事都不能有效的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老师的个人魅力。老师个人魅力是一个很难讲明白的东西,要么恰当是幽默,适时的活泼,变或是让人敬仰的大神,在我人数学学习生涯就有出现了一位这样的老师。当然,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的,老师应充当的是引路人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一、 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试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谁会不愿意学习?
二、 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长此以往,定会受益匪浅。
上一篇:以49万买了地居,合同签了开工建房,公司说不能建,不卖要退钱,我们应该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