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刘邦,长孙,长子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史记》《汉书》刘襄无缘帝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刘襄为庶出孙子,不符合当时的皇室继承法。二是刘襄舅父凶残,怕外戚再次专权。三是他得罪了琅邪王刘泽。
刘襄是庶子庶孙
按照正统的皇室继承法:“嫡长为先,父死子继续”的规定。刘襄确实没有代王刘恒的优势,因为他是孙子,而刘恒虽是庶子,但却是高祖的亲儿子,而且年龄也更大一些。虽然并不是所有皇室选继承人必须遵循的规定,但是当时众大将臣刚刚完成“诸吕大事”。
群龙无首,只能众臣商议,皇室继承法就是他们参考的重要规则之一。事实上,代王刘恒也曾担心群臣不服,婉言推脱过五次才登基为王的。
群臣担心外戚专权
这一点是刘泽提出来的,存在个人渊源,但这个问题在当时确实,立新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吕氏问题才刚刚解决,群臣并不希望在扶持一个外戚集团。
虽然刘恒和刘襄都有各自的在家,他们通过品德来判断,认为刘襄的舅父驷钧凶残暴戾,野心不可小觑。而刘恒外家博氏,确实忠于皇室的正人君子。所以他们弃刘襄而拥立汉文帝刘恒了。
刘襄得罪琅邪王刘泽
在群臣率兵讨伐吕氏家族时,刘襄骗取了琅邪王刘泽的兵力,并且软禁刘泽。刘泽觉得自己的信任被践踏,深感受骗,虽然口头上承诺拥立刘襄为帝,却在关键时刻倒打一耙,不可谓无心之过。
当时外戚这个问题,在刘襄与刘恒身上都存在,只是看众臣怎么达成一致。刘泽这样一表示,群臣心里的天平就稳稳的倒在了代王刘恒这一边。所以出来混,势必要还的,刘襄确实与帝位终究擦肩而过了。
妙趣小总结
历史上关于政权的争夺,可谓残酷至极,史书上只有短短的几段话,不知在当时发生过多么惨烈的腥风血雨。没有依据,不可说。
我是妙趣侃历史,一起让历史更有趣,欢迎关注,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史记》《汉书》刘襄无缘帝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刘襄为庶出孙子,不符合当时的皇室继承法。二是刘襄舅父凶残,怕外戚再次专权。三是他得罪了琅邪王刘泽。
刘襄是庶子庶孙
按照正统的皇室继承法:“嫡长为先,父死子继续”的规定。刘襄确实没有代王刘恒的优势,因为他是孙子,而刘恒虽是庶子,但却是高祖的亲儿子,而且年龄也更大一些。虽然并不是所有皇室选继承人必须遵循的规定,但是当时众大将臣刚刚完成“诸吕大事”。
群龙无首,只能众臣商议,皇室继承法就是他们参考的重要规则之一。事实上,代王刘恒也曾担心群臣不服,婉言推脱过五次才登基为王的。
群臣担心外戚专权
这一点是刘泽提出来的,存在个人渊源,但这个问题在当时确实,立新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吕氏问题才刚刚解决,群臣并不希望在扶持一个外戚集团。
虽然刘恒和刘襄都有各自的在家,他们通过品德来判断,认为刘襄的舅父驷钧凶残暴戾,野心不可小觑。而刘恒外家博氏,确实忠于皇室的正人君子。所以他们弃刘襄而拥立汉文帝刘恒了。
刘襄得罪琅邪王刘泽
在群臣率兵讨伐吕氏家族时,刘襄骗取了琅邪王刘泽的兵力,并且软禁刘泽。刘泽觉得自己的信任被践踏,深感受骗,虽然口头上承诺拥立刘襄为帝,却在关键时刻倒打一耙,不可谓无心之过。
当时外戚这个问题,在刘襄与刘恒身上都存在,只是看众臣怎么达成一致。刘泽这样一表示,群臣心里的天平就稳稳的倒在了代王刘恒这一边。所以出来混,势必要还的,刘襄确实与帝位终究擦肩而过了。
妙趣小总结
历史上关于政权的争夺,可谓残酷至极,史书上只有短短的几段话,不知在当时发生过多么惨烈的腥风血雨。没有依据,不可说。
我是妙趣侃历史,一起让历史更有趣,欢迎关注,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襄其实挺冤的,明明是拯救汉朝的大功臣,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捞到。
话说在吕雉死后,吕氏家族群龙无首,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汉朝臣以及刘襄为首的刘氏皇族,联合起来,铲除诸吕,夺回了汉朝天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齐王刘襄居功至伟。如果不是他带兵西进,拉起讨伐吕氏家族的大旗,吸引了诸吕的注意力,估计周勃陈平等人在关中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但是,平定诸吕之后,刘襄这个大功臣却遭到了群臣的无情抛弃。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平定诸吕之后,当务之急是为汉朝找一个新皇帝。而当时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两个,分别是六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其他的要么早夭,要么在吕后的迫害下致死。而剩下的这两位皇子,出身一般,非嫡非长,而且在平定诸吕的过程中,毫无作为。
而刘襄作为刘邦长孙,加上在平定诸吕中的功劳,于情于理,这这皇位都应该非他莫属。
可是呢,论功行赏的时候,陈平他们直接让屯兵关外的刘襄带兵回老家去,说没你事儿了。随后,他们迎来了代王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
王既罢兵归,而代王来立,是为孝文帝。
当然了,至于为何选刘恒而不选刘襄,《史记》中是给出了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刘襄的舅父驷钧,为人凶残暴戾,恶名远扬。群臣担心刘襄当皇帝之后,会再度造就一个吕氏家族那样的外戚集团,那么平定诸吕就没什么意义了。
而相较之下,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姬,一直一来稳重大方,贤名远扬,而且代王刘恒又是刘邦亲子。在前面的哥哥都死了的情况下,他乃是事实上的长子。虽然于平乱无功,但身份血统上,其实要比刘襄更有资格。所以,最后大家选择了刘恒,放弃了刘襄。
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