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秦国,商鞅,王安石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政治学上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变法?
首先谈谈人类政治发展的终极大趋势:人类社会由全人类共同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大趋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以法治代替君主贵族的人治和以言代法、扩大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精英阶层人群或人数、文官政治以至于发展成民主政治,如民主政治的陪审团制实际上是以所有公民作为司法的创新维护人,符合人类社会由全人类共同治理的趋势的。
春秋时代,约公元前500年,郑国子产,公布刑鼎,是中国民主史和法治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它以成文法规定什么是犯罪如何处理,取代了贵族的以言代法和人治,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法制社会。
晋国是第二个进入法治社会的强国。
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郑晋魏韩赵齐的发展为法律实施提供了实践的土地,商鞅所学正是用立功代替贵族公侯族世袭的权力,以三晋郑的法治代替君主贵族的人治,利用全社会和精英阶层的力量和智慧,本身具有正面的进步的意义。
历史上成功的变法大家有郑子产,魏楚吴起,秦商鞅,汉萧何,隋杨坚,宋赵普等一批政治家。他们的改革措施是符合人类社会共同治理的大道的。
但是,有些当政人物,以改革变法为名,实施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倒行逆施,行君主专制和个人专政的独裁政治。这些人中有刘彻、王安石和张居正等人。
批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文献多了,特别是青苗法,公然国家高利贷,半年利率百分二十或三十,还有当代人吹捧说利率不高。特别是以此考核官吏升降,国有资产保值升值,搞成强制执行式贷款,将国家当成一个高利贷公司一样管理经营,忽略对最穷苦人民救济功能,饿死人盈道。
这里再谈谈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张居正。
张居正被当代一些小说家和网络红人吹捧为明代第一政治家,在正史上,张居正名声十分差,“宽于律己,严于律人”,贪腐列明代官员第一位。
他死后抄家时有黄金一万多两,白银十万多金,土地八万多顷,张居正才是明朝第一贪官。他铺张浪费,生活奢靡而且非常好色,贪权恋官,父死夺情不吊,明代皇帝和官员都不喜欢他。
一条鞭法,是大家不要服劳役改为交银子,农业税不放粮改交银两,需要交税以前是交粮食统一交银子。这个方法官家方便了,也减少运输到京城的费用。表面上看是十分正确的,在江南等地实施效果很好。但是穷苦地方如北方的甘肃陕西流通银子少,银两集中到官府市场上就少了,本来一两银子一担小麦,改一条鞭法后粮食贬值要一担半才能换一两银子交税,丰年粮食更便宜,只有官家旱涝保收。以前接排队顺序服劳役,改为交银两至于劳役用了多少银两当官说了算,扩大地方官府自由量裁,加重了农民负担,形成地方腐败。
再看考成法,要求收定额银两九成以上才算基本合格,将压力转化到下层官吏让小官想办法收稅,这个开很坏的头,如果发生天灾以前可以减免,现在官吏也是表面同情,但是不好意思该交的银两还得交。
张居正还和东厂混一起打击政敌,如高拱被逼下台。他当政时二个儿子考取进士,以至于明代后来规定,入内阁近亲不得考取进士。
张居正政治的错误还有一家专政打击言官,他拥有绝对权力一手遮天,以至于狂妄侵吞死亡朱氏王爷的寡妇田产。张居正一死,王妃上告经查属实,以至于所干多种丑亊全翻出来了。
皇帝是皇天后土在人间的代表,张居正的所作所为最坏的是败坏了官场风气。只唯上,只唯财,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不管最穷的最苦的老百姓死活。整个官场只听上面的,只顾自己贪腐升官,不谈人间正义。
张居正学王安石,专制独裁搞法西斯强权政治,必须被皇帝清算和消毒,他的被淸算说明人间还有正义公平和公正的存在,说明皇帝还是正义在人间的化身,也是说明明朝政权还有自洁的能力。
申时行在行政上废除了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改一条鞭强制为志愿交银两或粮食。皇帝在政治上的对官员唯上和个人专制进行了多年的消毒,并且规定了相关的制度防止个人专权,以及关于政权的救济功能的规定。
政治的进步是渐近的,很少有飞跃性的。以为一个人的能力,比社会上精英阶层能力强,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共和制度就是充分利用各阶层的力量,特别是利用反对派的力量和智慧,为社会发展的进步作贡献。一个改革和措施实施前,参考反对意见,是它能正确执行减少错误的机会。
君主专制和个人专政,强权政治下所谓变法改革,几乎全部是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的原因就在这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安石简直就是胡搞!!!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改革家。
但是从历史的结果中,我们也能看到商鞅的变法是最成功的。
商鞅变法是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国度兵强的国家。
张居正的改革可以说也是成功的,纵然有些地方是不完美的。
只有王安石的变革是失败的,为什么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是以失败告终的?
这些改革家的时代是愚昧的,那时能洞察国情民情并探讨出一套强国方略者是国之幸。商秧(秦)王安石(北宋)张居正(明)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改革家(变法)。
其中商秧最成功,使秦国力富足,军事强大,秦朝的官员是最廉政的国家,管理也是最有条理的秦国能统一中国商秧是有功的。
张居正也不错,但不完美,他死后他的接班人把他的治国理念推翻了。
为何商鞅变法能成功,而张居正和王安石都以失败告终?
支持变法的人
秦孝公赢渠梁,他对商鞅给予了绝对的权力,甚至提出了共享秦国。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改革家是具体的实施,而皇帝决定大局的,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贯彻,再好的新政也是摆设。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的定位,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这点很重要。
春秋时期,由于铁质和青铜工具的大范围使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包括后面的维新变法,虽然也取得了皇帝的支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