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秦国,商鞅,王安石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居正变法
张居正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所处的背景是相似的,都是处于国家正在走向衰亡的时期。当时张居正的变法搞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军事、政治、水利、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实施了改革,使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但是他得罪了皇帝——当时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在万历皇帝小的时候对他十分严厉,动不动就让太后对他严加管教,所以皇帝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有一次万历皇帝读了《霍光传》,读完之后他更加认为张居正对自己有很大的威胁。霍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能臣,当时新继位的皇帝是刘贺。刘贺因品行不好,在路上到处抢劫,霍光知道后就废了刘贺。
这时候,万历皇帝就想:张居正权力也很大,哪天万一把我废了怎么办。于是,等张居正病逝之后,万历皇帝就剥夺了他的爵位,并停止了变法。这可以说是万历皇帝的一大失误之一。
秦朝的商鞅变法,在商鞅死后,还继续施行着变法,使秦朝的国力得到了猛然的提升。但是万历皇帝废除了张居正的新法之后,国力迅速下降,使本还有一丝转机的大明王朝被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给毁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动物世界里的权力游戏而已,权力的游戏会贯穿整个动物世界的历史,变法只是权力执行过程中的插曲,插曲好便唱的久一些,插曲不好便唱不下去,而且未来还会有更美妙的插曲等着我们或后人去听。[大笑][大笑][大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下纯属个人戏说。不严谨之处望各位海涵
商鞅的变法是那个时代必须的产物,王安石与张居正则是皇权集中制一步步成熟的产物,说破天,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变法。只是掌权者为了平衡各派之间的利益,不断加强皇权的手段,商鞅那个时代,还是个天下共主,实为地方割据,杀其人不废其法的秦惠文王,只能顺应时代。当时商鞅的变法确实推着秦国变强大了,秦国不富强则会被春秋战国的乱局淘汰,所以其变法才没有遭到废除。而宋明两朝。大体趋于稳定,虽然外部有侵略,但是内部的皇权已经很成熟,国家也大体统一。安稳之态略显,如果内部再互相倾轧,那这表面的安稳都保不住,那恐怕不是当时掌权者所希望的,尤其是宋朝。宋朝变法也是为了富强,但是宋朝后期的掌权者骨子里的那种羸弱注定了宋朝的结局。变法变法,掌权者不想变。何谈变法,掌权者的态度也很反反复复,当时有很多顾虑,前期力挺。后期保守。最后废除,这也是人性在面对那般棘手的情况时所表现的正常反应。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在财政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却没能改变宋朝的颓势。这是根本所在,变法只能也遭到了废除。明朝张居正就很有意思了,万历皇帝,张居正亲手教育的,当然是尊重了,而后其一死。为何改革也遭到废除了,这得说说万历年间的情况了,张居正的改革确实推动了明朝变强大,万历年间国富民强,一派国泰民安,难得的明后期威猛高大神武形象,万历就飘了,刚愎自用了,自然一棒子打回原形咯,那改革就是一纸空文,慢慢的当然就遭到了废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虽然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但秦孝公下定决心要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任其他人怎么诋毁商鞅仍然相信他,君臣二人风雨同舟。后来秦惠文王虽然杀掉了商鞅但没有废除商鞅之法。
王安石变法得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但同样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反对之声很大,刚开始宋神宗还能坚决支持,但时间长了以后宋神宗的决心动摇了。变法急功求力,急于求成。政策的执行也不行,内部意见也不统一……等等原因造成了变法得失败。
张居正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明朝的财政已经积贫积弱很久了。当新政初见成效时,明神宗迫于对权贵阶层低头,中断了张居正改革,最终改革失败。
改革成不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动摇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统治阶级是否能够全心全力的支持,变法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去贯彻执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原因如下:
一、
商鞅的变法是改革。他改变了秦国国家制度,从贵族到庶民的政治权利结构与经济利益分配,与前朝大为不同。如: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军功授爵制,打通上下流通。经济上,废除井田国家所有制,实行地主私人土地制度,可自由买卖土地。
商鞅的这些改变都是脱胎换骨的,完全是在革世袭贵族特权者的命,是在创造一个令人有奔头的新世界。
王安石与张居正二臣的变法只是改良,基本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修改改。虽然也不乏人事变换激烈,但体制变动不惊,且基本属于经济政策的文字游戏,没有根本触动影响经济运行的政治权利架构。
二、
商鞅所处是战国时代。群雄兼并战激烈异常,落后就有被吃掉兼并的危险,亡国亡君,成了非常现实的铁律。秦国国君当然知道这利害,当然不想灭亡,当然要强大。何以强大?唯有变法。只要能让秦国强大,成为霸主,怎么改都可以。因此,对于身处強敌环伺,随时都有灭亡可能的秦国,改革是发自内心的刚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