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秦国,商鞅,王安石历史上,商鞅、王安石与张居正这三位改革家的结局凄惨,为何只有商鞅的改革成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所处是和平年代,且当时,大汉国一家独大,民富军强。虽然问题也不少,甚至有些还很严重,但都没有到亡国亡家的程度。
当然,碰到有抱负有责任的明君,想青史留名,不想浑浑噩噩度日,就会考虑解决些问题,让国家更强大。就是说,王、张二臣的改革,不是国家的刚需,只是有作为皇帝的需要,是属于锦上添花的。
如果改革成功,会让国家少些问题,皇帝脸上也有光,可以扬名于后世,对得起列祖列宗。如果失败,皇帝也不会失业,更不会丢命亡国,大不了少收点税赋而已。
三、
商鞅虽然和秦国的国君是君臣关系,但在当时封建国体下,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契约式的合作关系。道相同,帮忙。道不同,走人。去其他国家再就业~来去自由。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条件下,商鞅同志就没有什么顾虑和负担。所以,只要有抱负,尽可以放心大胆干一场。
王、张二臣则不同,在大一统的王国,土地是皇帝的财富,人子也是皇帝的奴隶,普天之下,人们没有其它选择。大臣与皇帝的关系属于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尤其明朝更甚,得罪皇帝,扒了裤子,廷杖伺候,加之锦衣卫特务淫威,让当官的如履薄冰。想必张居正同志自然做起事来,没有商鞅那样从容和大度,更要顾及和仰看皇帝的脸色,这让改革的深度、宽度和执行度,都大打折扣。想必,王安石也好不到哪里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改革家。用最伟大评价他们,现在的人应该没有争议。因为,这三个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公利,牺牲了个人的私利。商鞅被车裂,张居正被抄家,王安石被流放。
三个改革家,既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又为何会遭遇杀害、抄家或流放?道理很简单,统治阶级内部的绝大多数,不愿意谋取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两个字,就是私利。
我们来先看商鞅。他的改革,其实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政府停止欺骗人民,言而有信,兑现向人民做出的承诺。二是加官进爵的依据,不是先辈的地位和官职,而是个人在战争中杀了多少敌人,在农业生产中收获了多少粮食。这就侵犯了贵族和富人的利益,他们忍无可忍,就威胁新君主,杀害了商鞅。
王安石的所谓改革,是把放高利贷的生意,从官员、商人和士绅那里抢夺过来,由政府来经营,按照文人们话说,就是与民争利。
张居正发起的政治风暴,其实不是改革。他只是要求,官员、文人和大商人,就是所有的有权有钱有知识的人,应该和其它人一样,按时足量缴纳法律规定的税赋。张居正剥夺了精英逃税的权力,死后遭遇权贵反扑,也是很正常的事。
一个政权,如果国家机器,成了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个政权就会没有悬念滴走向崩溃。宋明如此,民国如此,苏联也是如此。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时代不同和君王不同的原因了。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并不是战国七雄里最强大的国家。齐楚赵国的实力都比此时的秦国强大。然而秦国历代国君都有统一七国,成就无上伟业的巨大的野心。那么提升国力,势在必行。而且秦孝公也是一个开明的君王,他知道商鞅的变法可以极大的提高秦国的国力,所以让商鞅放手施为。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北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当时的北宋已经阶级固化。王安石变法,侵犯了旧势力的利益。虽然宋神宗同意王安石变法,但是北宋旧党实力太强,不是王安石自己可以对付的了的,即使有宋神宗支持,也不可能变法成功。
至于嘉靖年间张居正变法,更不可能成功了。原因和王安石差不多。嘉靖时期,明朝已经腐败透了,不是张居正能够改变的了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