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茶叶买来时好喝,过段时间后就不好喝了呢?
茶叶,白茶,异味为什么茶叶买来时好喝,过段时间后就不好喝了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谈到茶叶口感的问题,不得不涉及中国茶的六大茶系。
传统六大茶系的绿、红、黄、白、青、黑的区别,其实只是发酵方式的区别,而不是仅仅是原料和产地的区别。
例如红茶这类全发酵茶,或者绿茶这类高温杀青的不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本身的物质已通过干燥或氧化固定,口感变化的差别不会太大。
像黑茶这类后发酵茶,白茶这类无发酵茶,青茶这类半发酵茶,后期的口感变化有赖于一定的时间和标准的仓储环境。
而像黄茶这类轻发酵茶,由于前期闷黄过度透支析出了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口感自然会随着时间不可逆的由盛衰竭。
《普洱专栏》在之前的尚可网中,提到过:客观上六大茶系任何全发酵、半发酵与非发酵茶类,在自然环境中应该都不排除存在再发酵和氧化的可能性。除发酵轻重因素外,转化取决于原料本身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氧化取决于外部温度与条索的紧压程度。
也就是说,茶叶的口感是否变好:
1. 取决于茶叶本身的优劣
比如:茶叶原材料内含物质是否丰富扎实,别指望劣质草青能够存出名山古树口感。
2. 取决于茶叶本身形态是否耐氧化
比如:茶形是否为饼、砖、沱、柱、瓜类紧压,散茶是否有密闭的存放器皿。
3. 取决于后天贮存环境是否适宜茶叶转化
比如:茶叶存储中长时间石英光照、频繁通风或过闷、高温高湿、沾染异味等,都会对口感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口感变化还取决于冲泡时的醒茶、投茶、茶具、水质、季节、环境和温湿度,也不排除一部分职业技巧、手法与藏拙,或以次充好,甚至也有喷洒香精、事先熏蒸、加料和调包等无良现象。多喝多看多交流,才是寻找好茶的基础。
真正的好茶,永远是和自身的口感同步提升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邀请。
茶叶出现过段时间不好喝,只能是储存方法出了问题。
茶叶有吸湿及强吸附性,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
茶叶最大的有机成分是茶多酚,最容易氧化,所以一般是避光密封干燥处保存,茶的种类不同,保存环境也不同,有的需要冷冻或冷藏,有的发酵茶需要通风处就可以,否则口感茶汤色泽都会改变。
所以,买来茶后,一定要咨询该茶叶对应的储存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叶的储存很重要,特别是绿茶必须要冷冻保鲜,还有就是茶叶的密封性要好,因为茶叶的吸附异味特别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朋友在买了一款茶之后,没怎么在意,结果几个月后去喝,发现没买时那么好喝了。最后发现,原来是由于没有存储好,串味了。 茶叶有吸湿及强吸附性,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
为什么茶叶会发生劣变 通常茶叶在贮放后,香气滋味会发生变化,若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绿茶,更应妥善保存。
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有︰
1、光线; 2、温度; 3、茶叶水分含量; 4、空气湿度; 5、氧气; 6、微生物; 7、异味污染; 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劣变受温度、水分、氧气等因子的限制,而异味污染则与贮存环境有关。
茶叶的储存关健是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题目的描述来看,对于存茶你可能存在什么错误的观点。特别对于白茶好像你并不了解白茶茶性。
白茶一开始买的时候好喝,放一段时间不好喝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让它发霉变质了,要不然只能越放越好喝,还有一种可能是你买的时候喝的跟你拿到手里的不是一种东西,等级有差别!
白茶的存放跟气候有很大关系,南方的气候湿润温度变化不是很大,有利于茶叶的发酵,或者说氧化,而北方就不同了,由于北方空气干燥,茶叶发酵的慢,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存茶我们一般就是要通风干燥没有异味,只要前提没问题怎么放都行,放哪里也可以的。
白茶好喝不好喝取决于你怎么煮,煮的时间是关键,放茶量的多少,用什么水煮,用什么壶都有关系,你可以找找看是不是这个原因。
白茶的年份决定它的口感,还有就是等级,都会影响口感,原因基本是这些,但是自身的原因也有,比如上火,感冒,吃过很辣的东西,都会影响你的味蕾,导致你判断失误。
上一篇:如果连续让你吃三个月的火锅,有人帮你免单,你愿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