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日大暑,想祛湿排毒,冬病夏治,应该怎么做?
大暑,湿气,湿热今日大暑,想祛湿排毒,冬病夏治,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暑时节,天气变化无常,雷雨频繁,人们会感到潮湿闷热,浑身上下总是有湿漉漉的汗水,大暑的湿气和炎热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特色疗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适当的调治和补养,以预防或减少发作,乃至根治的特殊疗法。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
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寒冷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疾病的高发季节。
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因此,冬病夏治属于预防性的治本之法。
冬病夏治该怎么做?
夏天三伏时段,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充盈、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未发病时,正是扶正培本、滋荞阳气的有利时机。此时不失时机地培本调理以扶助正气,可使得人体正气旺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抵抗力增强。
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冬病夏治的四个要点:
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对于冬季易于发作的慢性病,单靠药物内治是不够的。冬病夏治突出外治方法,旨在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培补元气、调整脏腑功能。在内治方面,首重食补,然后药治,食药并举。食治包括食疗、食补、食养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曰常生活中的食品或调制药膳。其优点是便于长期服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调养。
是综合调治。冬病夏治疗法的调治对象绝大多数为慢性病。调治方法:主要包括食疗药膳、起居运动、针灸推拿、药物内服与穴位外贴等多种疗法和途径。
是内服药食补,内服方法中的茶疗、食疗,外治方法中的穴位敷,大多简便易学。冬病夏治的方法取材于大自然。
湿毒是怎么来的?
湿和热原本都是自然界正常的气,适宜情况下对于人体只会有益,而没有任何伤害,不过如果它们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那么就成了诱发疾病的邪气。 暑天酷热难耐,人们想尽办法防暑降温,可是普通百姓则很少能想到要除湿的,只有那些懂些养生知识的人才会这么做。
暑天虽热,但却是湿热当令的时候,这是一种很伤人外邪,“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
这说明了在暑天,暑热致病的严重性。 因为暑夏季节天气闷热,雨量也较多、土地潮湿、东西容易发霉,“桑拿天”频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除湿邪,极易导致湿气停滞体内而患病,比如诱发湿疹、湿热感冒等病症。所以湿气是存在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界每一个地方。我们想要做到不被湿气藏身,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在良好的居住环境。
湿气来袭,身体会告诉你
湿气侵袭身体,会有一些迹象表露出来,而这些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及时揪出湿气这一健康“毒瘤”,便有助于身体轻松健康。 嘴巴可以帮我们向外传达想法、意图,而我们的身体虽然不会像嘴巴一样发声,但是如果出现异常的话,也会向我们传达一些信息。这是因为不论是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还是体内健康状况的变化,身体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身体若受湿气袭扰,会有哪些信号发出呢?
我们身体所发出的信号远不止以上几条,这些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察觉的信息。
湿气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疾病就产生了。湿就是通常大家说的水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室潮湿等侵袭人体而成;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体内脏腑功能有着直接关系。湿邪对人体构成伤害时,会令身体困重、黏滞,总之整个身体都不清爽。因为湿气滞留的部位不同,所以又会诱发关节炎、黄疸、湿疹、红斑病、荨麻疹、膀胱炎、痢疾等疾病。
袪湿排毒该怎么做?
湿气的生成与外界的气候以及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预防湿气除了要增强我们自身的抵抗力,以御外邪以外,还要注意起居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应尽量避免在湿热较重的夏秋季节涉水、淋雨或久居阴暗潮湿之地;日常少熬夜、尽量多活动,盛暑时节不贪凉,隆冬季节不过暖;饮食有节制,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一日三餐每餐吃七八分饱等。
还要提醒嗜好烟酒的朋友,烟酒都是生热生湿之物,平时“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人,体内多有湿热蕴结。因此,嗜好烟酒的朋友还是尽早戒掉为好。
除湿排毒小偏方
如果身体已经受到湿热邪气的侵袭,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和太冲穴来辅助祛湿热。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两穴相配合,采取按揉的方法,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既有助于清大肠之热,又能帮助泻肝火,只要坚持,袪湿热的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
脾与湿相应,暑夏季节是健脾的重要时节,如果不注意保护脾胃,或是不注意防湿,很容易导致暑湿伤脾胃,而形成脾胃湿热证。
人体一旦在暑夏季节遭到湿热的侵袭,则会导致湿热相蒸,引起痤疮、头发油腻、脱发,中暑、热痢等健康问题。久而久之,湿热结伴,相互蒸腾,容易损伤五脏六腑,引起全身的不适。所以在暑夏季节,不仅要防暑降温,还要健脾养胃、夏季除暑湿,日常养生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防范内湿,从饮食中进行保健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薏米、绿豆、白扁豆、丝瓜、苦瓜、冬瓜等都是暑天防暑降温、除湿热的重要保健食材。可以将这些食材煮成汤、粥,或炒制成美味菜肴,适当吃一些,对防暑降温和除湿有益。另外还要参考前面夏季所讲的饮食养护知识,清淡饮食,多吃健脾益胃除湿热的食物。
防范外湿,从生活中加以注意
不要居住在潮湿的房子里,被褥卧具要勤晾晒,不要穿湿衣。
还要注意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病和关节炎等。所以,暑夏防湿要注意从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可能招致湿热伤身的情况出现。
上一篇:炒青椒肉丝,你有什么更好的做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