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糊涂时跑步,迷茫时读书”是谁说的?真的有用吗?
迷茫,糊涂,的人“糊涂时跑步,迷茫时读书”是谁说的?真的有用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两者都可以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让自己的心慢慢沉淀,逃开现实生活中的浮躁。
《罗马假日》有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其实也特别喜欢跑步,为什么喜欢跑步呢?
因为首先跑步可以减肥,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跑步的时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它会让我全身心的专注在这件事情上,同时在跑步的过程当中,我可以专注的去想很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在跑步的过程当中得到一些答案,因为没有人会左右我的看法和想法,我是在跑步的时候,一个人在运动大脑高速旋转的过程当中,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该去怎么解决。
同时跑步也是一段修心的旅行。因为我们可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如果你在室外跑步的话,不仅能够感受到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同时还能够听到风从耳边划过,这样的跑步的感受可以让你觉得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尤其是你在遇到生活压力或者是工作上不顺心的时候,出去跑个步能够让你神清气爽。
那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①读书可以提升气质
我们都知道特别爱读书的蔡康永和高晓松,一个是著名主持人,一个是清华的才子,他们虽然并不帅气,但是他们都因为博览全书,让我们倍感亲切。会读书的人,他们的气质会不同,而当周围的人在接触他们的时候,也会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②帮助我们解决迷茫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迷茫的,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选择的时候,那在迷茫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去寻找答案。迷茫时的我们读书因为迷茫,因为读别人的书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智慧,同时修行自己的内心,读书带给我们很多内心的思考,这个思考不仅仅是狭隘或者是一个维度的,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维度会变得很大,而这个大维度能够让我们面对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问题,找到更全面更好的一个答案。
比如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我们自己可能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经常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因为人生是否有意义这样的问题而觉得迷茫,那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觉得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能够在迷茫的时候读书能够给我们指引,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哲学家,他高中的时候就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还在屡次和老师进行辩论,他致力于学习哲学和心理学,他的这本书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多数人去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③工具书让我们更高效
很多工具书其实也能够解决我们的迷茫。比如说在时间管理上面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做到高效,但是,如果你知道高效管理时间的方法,那既然自然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所以这个问题呢,也是非常好的能够帮助你,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糊涂的时候就去跑跑步,迷茫的时候就去读读书,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步伐迈得太快,可以稍微的让自己慢一些,不要总想着我今天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去完成,我没有时间去跑步,我没有时间去读书,有的时候我们慢下来是为了我们未来能够走得更快。
我是早安,每周读三本书的日更践行者,欢迎【关注】我,希望2020年,你和我一起阅读,加速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是谁说的不清楚,但跑步与读书都是我最爱的,也一直坚持。
01 糊涂迷茫时都可跑步与读书
相对于跑步的经历,读书的经历要更长久丰富很多。说到读书,算是个书痴了,自考学离家开始,最爱逛书店买书看书,工作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家中近万本书靠墙而立,客厅早已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
开始跑步则是最近四年的事,为健康考虑开始慢跑。到现在,减了20多斤,但收获最大的不是身材,而是内心的变化。
生活不断向前,人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读书与跑步都是修行的手段,在糊途迷茫时,不管是读书,还是跑步都是寻找出口的方式。
所以并不完全赞同题中的话,因为糊涂时读书可以变得清醒,迷茫时跑步可以变得坚定。
02 真的有用
经世致用,凡事先问有用无用,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这本无错,但如果对“用”理解过于狭隘就容易导致“读书无用论”“跑步无用论”。
对“用”,效果,可分两方面分析:
一是可见之功用,也就是看得见的效果与好处,往往可以物化。例如金钱、权利等等。
跑步看得见的好处很多。例如减肥瘦身,体形变得好看,预防与治疗疾病,建立社交,参加比赛,坚持跑步后精力旺盛,意志坚定,呈现崭新面貌等等。跑步的确能改变一个人。
读书看得见的好处当然有很多。对于一个没有特殊背景的人来说,读书仍是上升途径中最简便的。升学,就业,变换工作,评定升级,这些哪一样都离不开读书;不应试平时多读书,则可以学习新技能,提升专业能力,这些都可以在适当时候转变为金钱、名利。
二是无用之用,即短时间无法看到现实回报,难以物化的好处。《庄子》谈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是极高的人生智慧。
跑步爱好者总体分为两类人,一种是追求成绩型,一种佛系型。前者习惯竞争,与别人争或与自己争,在竞争中证明自身价值。后者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在乎身心是否自在,舒服。花很多时间在跑步上却不求速度,不交友,只是享受跑步过程中的安宁,这在一些人看来是无用的,但以道家观点看却是大用。因为人生除了物质名利的需要,还要自怡自娱,最大的需要就是自由。如果跑步能给予人自由,能说跑步没有用处吗?
同样,读书亦是一样的。读教材工具书是读书,不为考试随心所欲地读书也是读书。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后者显然更可爱,从中获得的读书乐趣更多。
03 一静一动,殊途同归
很多跑步的人爱读书,爱读书的人爱跑步。例如村上春树、乔治·希恩、冯唐、樊登等。为什么?
读书与跑步一动一静,虽不同,但又共通。读书和跑步可以解决很多表面现实的问题,实际上读书越多,跑步越远,离自己越近,精神需求越大,对世界与自我关系的认知也越深刻。
读书的道理会在跑步时进入脑海,帮助糊涂和迷茫时理清思路,同样跑步时的观察、体验也会促进读书时的领悟。
这二者是互通的,殊途同归,就是对人及人的存在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体验与认知中不断升华,获得新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更高意义的旨趣,也是跑步与读书最迷人的地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