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拼多多火爆的原因是什么?
淘宝,用户,团购拼多多火爆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② 团购的模式曾经被验证过,但是现在没有人再做拼单、团购生意了,以至于拼多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意外。
③ 新用户的出现。
由红米所代表的低价的智能手机快速让三到六线用户上了网,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提升。
④ 微信的流量。
微信在2017年12月的时候达到了十亿用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网民。并且微信支付开通了,所有人不再会有支付的问题,所有的快递,十几年的电商,使我们到镇的物流都做得非常好,不需要到村,物流节点做到镇的单位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村的购买需求。
这四个红利,拼多多同时满足。① 承接了淘宝的商家;② 全网没有人再做团购模式;③ 三到六线城市的人上网;④ 社交电商,这四个红利一起撑起了拼多多。
拼多多崛起的背后
在这四个红利背后是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如何安放的问题。
在我的 《产品思维30讲》里面有一个概念叫价值网,成就一家企业的其实不是创业者,而是价值网,是谁需要你。
所以,我们今天把拼多多骂死,这些低端供应链依然存在,低销人群依然还存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总是要有一个地方去安放的,只不过是集中的安放点堆积在拼多多,成了一个大数,让大家吓一跳。
低销人群这件事情,今天拼多多一呈现,可以想象无数人都在拍大腿,无数人简直是悔死了。首先第一个,凡客的陈年肯定会拍大腿。陈年最早是跟雷军一起做卓越,后来把卓越卖掉以后,他又做过其他的,最后决定做凡客。
当时我就问他,我说为什么要叫凡客?他说因为我最讨厌的名字就是卓越,然后我就问,那凡客打算做什么东西呢?卓越肯定是卖书,提供精神消费,书、音乐什么的。凡客您干吗呢?陈年就跟我说,“我要卖地摊货,最真实的消费就是地摊货。地摊货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品牌,没有任何品牌议价,你看上的就是东西本身。”
那个时候,凡客真的是去品牌化的,包括衣服上的logo都是极其低调,陈年当时希望的说用户要的东西就是这个货。
什么样的东西会让用户有自卑感,什么样的东西让用户有优越感。换句话来讲,为什么在联想工作以前,我都不去商场里买东西?是因为我内心觉得商场的东西太贵了,我觉得我就应该在地摊上买东西,我就应该在动物园批发市场买东西,这个地方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上京东用点好的”这句slogan,真的会让一部分用户挺自卑。其实,拼多多和淘宝的用户重合是50%,和京东的用户重合是极低的。
接着,我们来看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季度是14000万,平均是一个人4000多。再简单一点看,扣除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外,你会发现,2017年,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
问题是,在这2000元中,我们还得缴房租、供房。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北上广深如果是5000元,你缴完房租、供完房以后还剩多少钱。
所以,对低价的需求依然是一个绝对的大数。
2015年,发生了淘宝大战国家工商总局事件,接着2016年,淘宝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打假,关了20几万个店。2015年7月京东抛弃了拍拍,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在拼多多这样的商家快速崛起的时候,淘宝和京东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拼多多的商家很多是被他们抛弃的人。
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就好像一个生意的本质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机会,一个是体量,人口红利就是那个最核心的体量。
从消费侧来讲,大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这么多。谁能够成建制拿到新的商家,不管是被淘宝和京东训练好的、抛弃的,以及新创业者和城市新的无产者。
2004、2005年,淘宝刚开始的时候,在淘宝上开店的人,就是那个时候的城市无产者,就是我在城市里拿不到资源,租不起店面,所以只能到互联网找一个机会来做事。之后,淘宝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体系化,基本上2012年以后,其实整个淘宝的流量见顶。
现在新的创业者,如果你不是大商家,有很多的钱在淘宝去打广告,学习它的系统规则,你就是一个城市无产者,要用你的付出来换得创业的机会,在淘宝其实是非常少这样的机会的。
所以,所谓的淘宝商家外溢,本质是一个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如何安放的问题。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解决,我们的产业没有升级,你骂死拼多多,你把拼多多毁掉,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变好。
首先是低端供应链。
拼多多在人口结构上来讲,最像的并不是淘宝,反而是唯品会。唯品会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尾品,甩尾货的一个概念。
① 对于一线城市的人来讲,拼多多是消费降级,但是对于三到六线人来讲,实际上大家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因为中国的物流仓储并不集中,很多东西其实我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是接触不到的,并且价格是一个绝对的体验门槛。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在2009、2010年千团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多少人去吃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的餐厅,原因就是它打折了,以前觉得好贵不去体验,突然之间五星酒店的什么什么餐团购了,过去体验一下。
② 为什么千团大战结束了?
因为千团大战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团购都是做服务团购,也就是今天美团的模式。以位置为中心,提供服务,大家来做服务团购。
但紧接着你会发现,食物团购,比如说团个粽子、团个月饼,商品团购比团个饭、团个SPA要上量快得多。因为商品团购不受位置限制,很多人团了以后,开车好远吃顿饭,觉得好费劲,它非常受限制。
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千团大战都转向了食物团购,然后你就会发现,那个时间分众的所有的电梯广告全部都是团购广告。一上食物团购,量就能起得很快,接着也能够支付得起广告费用。
但是,在这个时候,王兴作了一个决策,不做食物团购,坚守服务团购,坚守以位置为单位去做业务的定位。
这个就搞得美团当时的团队非常痛苦,因为大家一出门到处都是竞争对手的广告,搞得自己很没士气,显然对手的用户量比自己大得多。实际上如果不做商品团购,就没有必要打广告,因为那种服务团购是撑不起来广告的。这是很艰难的一个选择。
王兴特别清楚,商品团购这件事是阿里的事,因为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会员问题,所以其实王兴不动的原因,就是他要守住他的范畴,等阿里出手。
所以,最后聚划算一推出,王兴守住了别人很难守住的以位置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团购,其他人都打到了阿里的阵营,阿里推出一个聚划算,其他团就都灭掉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接着,在2016年,聚划算划归天猫。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淘宝的低端商品不能再团购了,其实这又是市场让出了一个巨大的门。
实物团购这个模式明明有效,明明验证过,明明当年很牛,为什么再也没人做了?只能有一个理由,就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被VC带偏了。
为什么2016年,中国的媒体跟着VC跑,因为VC一投钱,谁能融到资,媒体就报道。所以VC那一年的风口投资加上媒体报道,形成了大家对于这个市场的认知,就说2016年消费升级。
上一篇:努力工作赚钱有错吗?老婆说我冷淡没有陪伴她跟小孩,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