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康德怎样在哲学界发动“哥白尼革命”?
康德,哥白尼,这一康德怎样在哲学界发动“哥白尼革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康德怎样在哲学界发动“哥白尼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1786年12月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94年5月,写成《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完成了《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98年4月4日,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
康德生来身体羸弱,他个子矮小,体弱多病,身材有点畸形,一边的肩膀比另一边高,由于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他持之以恒地恪守自己制定的生活规则,给自己设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通过这种努力,他能够健康地活到高龄,并最终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康德严格地过着极其有规律的生活,关于此,同时代人的书信和报道中都有记载。他总是五点起床,然后立即投入工作。从七点至九点,他在大学里讲课。九点至下午一点,这是他用于个人研究的主要工作时间段,他的科学著作大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接着是午餐时问,进餐时康德几乎总是有客人陪伴,他更喜欢接待的客人都是普通市民而非学者。午餐是用来完全放松自己的,往往要持续好几个小时,席间会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接着是散步,同样是按照精确的时间,而且也非常具有规律性。散步之后,他又开始工作,晚上十点准时上床睡觉。
康德认为,如同认识的各种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一样,人的自由本性、人的各种权利也是人先天具有的。人生来就具有自由、平等的特性,而且天生具有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根据既定目的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这种德国化的天赋人权论是康德整个政治思想的体系和支柱。康德所谓“法的纯粹原则”是根据其“道德法则”而提出来的,康德伦理学的“道德法期”即是指:你应该这样做,以便使你行为准刚成为普遍的立法原则,这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列,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命令”・康德认为,政治法律与道德一样,也必须受“绝对命令”的指示,必须符合它的要求。政治上的“法的纯粹原则”也是一种“绝对命令”,是“道德法则”在政治上的延伸和体现。但二者又有不同。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原则协调一致,它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使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其发展完善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康德把法国革命看作是法的观念的胜利。
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旗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他的批判性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完成古典法哲学向现代法哲学转变和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同时,康德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以及私法和公法等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后代法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矛盾的结合,具有鲜明的二元论特征。他的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具有深远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具有深刻影响。
恩格斯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文: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日心说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哥白尼去世后,他的学生乔尔丹诺·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日心说,提出“宇宙无限说”,还提出了唯物主义思想。这些学说及思想极大地撼动了教会的统治地位,被教会处以火刑。
哥白尼革命就是指,以前大家以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传统的看法,不再以地球为中心,而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为角度,来计算星球的运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