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构建良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生,师生关系,教师怎样构建良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心理学,但其核心是一样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一个爱字。爱的效果即使不会马上出现,但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出现。对听话的高智商的学生如此,对天份偏低又不听话的学生更要如此。而后者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也许更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更深,有教无类这句话是对的。教育是一个复杂工程,也需终生学习的,年青教师切莫一时气盛冲动做出有损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举动。细想一下,过分的打骂学生,教师自己心里好受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从学生的要求,无底线地鼓励学生的个性行为,最起码段时间内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会有很大的可能耽误学生的一生。要想建立较长时间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做老师的还需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对待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夸赞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不是出自私心和发泄情绪,批评学生、轻微惩罚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批评和轻微惩罚是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好也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师生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如何构建师生关系?
对待师生关系从古到今有两种社会认同:从古时甚至到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社会是把师生关系定位如父子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社会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朋友。这两种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两个相反方向,这两种观点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导致了社会对师生关系的不一样的认同。
把师生关系定位在父子的社会认同期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严格管教学生,惩戒或者打学生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古时甚至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教师带着教鞭,古时的教师还带着戒尺是教育者必备的教学工具。
现在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朋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教师再惩戒甚至打学生就从社会道德层面被否定了,尽管孩子在家庭中被父母惩戒打骂是正常事情,但那是父母对待孩子。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这样做,社会从伦理道德上是认同的,但如果在学校,学生被处于平等地位老师惩戒甚至打骂是没有权利的,既然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不可能有惩戒,打骂更是违法!这也是常某20后打老师所依据的社会学根源
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真的不需要惩戒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真的是平等朋友吗?当社会用这样认知对待当下师生关系时,有没有从伦理道德和社会学角度去思考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先找找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关系的社会学依据。古时把师生关系定位为父子是有社会学依据的,这个依据从大家耳儒目学的三字经中就可以找到。现在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关系基本是受到近现代平等民主的思潮影响。至于从教育界层面,到现在除了引述近现代思潮平等民主的相关原话外,几乎见不到这方面的社会学论述。可民主平等的是伴随着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上、国家层面上对此有明确的辨析阐述。违反权利和义务是得不到民主平等的。对于违反权利和义务的人,相应的道德和法律处罚也会伴随。从这个角度说,人人在学会自律的同时也在时时伴随着他律。
现在回到教育层面上,当大家在追求师生关系平等时有没有想过彼此应尽的义务?大家在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法律上平等民主时,有没有想过彼此违反权利和义务时应该接受的处罚?对于成年人的教师在违反民主平等规则时,社会和法律层面有足够的惩罚。但对于学生呢,特别是处于未成年人的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呢,有没有相应的惩罚?
对于未成年的违反权利和义务的处罚,到现在,国家只有未成人保护法,没有专门的对于未成年的惩戒法,是国家制定者的疏忽吗?从社会学和法律角度看,国家对于未成人的惩戒从来没有说不能做,拒绝做!否则,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未成年犯人的犯罪,国家也只是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国家这么做,是充分考虑未成年的可塑性!但可塑性并不代表违法不究!在国家层面上,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追究也是认可的!但当下,社会只认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没有给予教师和学校对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教育时违反法律和道德的惩罚措施,因为在未成年人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学校和老师是没有追究未成年人在校时违法的权利的,这就造成了权利和义务的不平等。也造成了学生成长过程在享受平等民主时,不认可权利义务的对等。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未成年人成长中的一种畸形。这种畸形,从人们认可师生平等民主时就存在,到现在几乎没人反思如何让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在权利和义务对等下完成!最简单一句话,当人们要求教师和学生平等民主时,当未成年人违反权利和义务时,谁去惩罚?如果没有惩罚,没有相应的权利义务的约束,孩子处于畸形发展的环境下,谁去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当社会不要师生如父子关系时,当社会不认同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时,孩子在校犯错误是谁去纠正?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在校时间是大于在家庭时间,而孩子在缺乏约束力的环境下能否成人成材,只能靠祖宗功德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师生关系在当下困境时,我们就能对师生关系给予明确的目标:对于执教者而言,儒子可教时则教。儒子不可教也时,明哲保身。什么时候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等到社会反思后,那时再捧着一颗心也不失为一个最好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办法!也许要几代人努力反思,这师生关系才能成熟呢!大家静待佳音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