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曾国藩,天命,孔孟之道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说,曾国藩是一个躬行孔孟之道的、不安于所谓的“天命”的能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中国传统读书人面对不可掌控的运气时,其心理确实相当微妙,他们往往以儒家文化吹响冲锋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却以道家文化鸣金收兵——“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曾国藩临到晚年,血气既衰,斗志瓦解,回望来路,多惊得冷汗涔涔,倘若运气再差些,比九死一生更糟糕的结局将是一瞑不复视。正是有见于此,曾国藩才忍不住留下六字真言——“不信书,信运气”,这句话可算是他的精神遗产,尽管滑稽,但并不虚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十分迷信所谓的天命和运气,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却也有着不同的变化。比如在壮年时期,曾国藩曾说:“我的名誉、功业和文章都是来源于运气,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信,运气也是靠不住的。”尽管在壮年时期,曾国藩强调自信心才是重点,但是到了老年,他的自信心就逐渐消磨殆尽了。其实这也难怪,当他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基本会被自己当初的选择吓得冷汗直冒,如果当初一步走错,那么就会满盘皆输,因此曾国藩的6字治家名言尽管看起来和他毕生所学相矛盾,但是却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风雷以为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孔孟都是凡人,无论你是抨击还赞扬,他们就是他们。你可以选择诋毁批判或者是跪拜学习,那都是个人的自由。孔子不是什么圣人,他其实跟屈原一样也是郁郁不得志,屈原怀才不遇愤恨投江,孔子怀才不遇埋头编书。而曾国藩则审时度势,投靠清狗,镇压同胞,是为“聪明”,大家鄙视他,也不乏有小人学习他。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能不能“成功”却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所谓“天命”一说,就是弱者的借口,年轻人精力旺盛没有足够的阅历让他对命运产生敬畏和困惑,往往不会信;老弱病残无力抗争,才会感叹“天命”!其实,孔孟之道偏重于易经中的秩序,轻视或者是故意忽略了规律。以至于后世统治者推崇孔孟之道总是逃脱不了朝代更迭的怪圈。易之道,在于和谐。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当统治者脱离大众走向极端集权之时,权力就会被颠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孔孟都是凡人,无论你是抨击还赞扬,他们就是他们。你可以选择诋毁批判或者是跪拜学习,那都是个人的自由。孔子不是什么圣人,他其实跟屈原一样也是郁郁不得志,屈原怀才不遇愤恨投江,孔子怀才不遇埋头编书。而曾国藩则审时度势,投靠清狗,镇压同胞,是为“聪明”,大家鄙视他,也不乏有小人学习他。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能不能“成功”却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所谓“天命”一说,就是弱者的借口,年轻人精力旺盛没有足够的阅历让他对命运产生敬畏和困惑,往往不会信;老弱病残无力抗争,才会感叹“天命”!其实,孔孟之道偏重于易经中的秩序,轻视或者是故意忽略了规律。以至于后世统治者推崇孔孟之道总是逃脱不了朝代更迭的怪圈。易之道,在于和谐。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当统治者脱离大众走向极端集权之时,权力就会被颠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命能让你乐天,还能让人觉得你谦虚而更加喜欢你。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原本是“屡败屡战”,但从咸丰八年起就变得很顺,在攻克九江后更是气势如虹,自信当年即能剿灭太平军时,却在三河之役里全军覆没,曾国藩之弟曾国华、李续宾、李续宜各将帅皆死。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事隔多年后,他在日记里说:“偶思咸丰八年四月葛睪山扶乩,即已预知有是年十月三河之败,温弟(指曾国华)之变。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 不过曾国藩的相信天命有比这更深刻的意义。前面已经提过,多数人虽然会将自己的失败或不幸归于不可控因素(天命即是其中之一),但却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可控因素(自己的努力、选择等),这种“自利性归因”当然也是为了增加自尊。但曾国藩在提到自己的成功时,依然相信有天命的因素,早年他从“赐同进士”出身在短短十余年间官至二品(侍郎),在官场上可说是平步青云,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优秀,而同样将之归于天命。他在给陈源兖的信中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可见命数有定。”也许这是曾国藩在他人面前所做的谦虚之辞,但这种谦虚不仅会让人觉得修养好,而且就像实验所显示的,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不可控或外在因素(也就是不自我炫耀),能减少他人的忌妒,让人更加喜欢与尊重你。 将成功和失败都归于天命,似乎给人消极的感觉,但曾国藩所具有的其实是儒家的天命观:“天命不二,君子修身以俟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命运虽然存在,但却是不可知的,君子仍然需要“尽其在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天命观在你失意时能抚慰心灵的创伤,在你得意时又不至于太自我炫耀,而让人更加欣赏喜欢你,是相当不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