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曾国藩,天命,孔孟之道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信风水到信天命
曾国藩留下的部分文字,似乎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他说过:“余生平不信鬼神怪异之说。”
他在家书中谈及风水时说:“我平日最不信风水。”
他还曾表示不信八字算命之术:“八字以理推之,当不可信。若果可信,则天下每年只生得四千三百二十人矣。”
但是更多的文字和记载,却证明他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他一生进行过大量“迷信活动”。
几乎实践过所有迷信种类:
他精通相面之术,有过大量相面实践。
他会算卦,经常自己占卜吉凶。
他相信托梦。
他还相信扶乩。
他禳过灾。
他还信痘神。
有人认为,作为“千古完人”、“理学宗师”,曾国藩如此热中风水,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谈论风水鬼神,是理学家的本分之事。换句话说,“风水鬼神”是“理学”庞大体系之内的一个光明正大的分支。
除了理学家之外,历代名人热衷谈命的还有不少。苏东坡有《东坡志林》,文天祥有《跋彭叔英谈命录》,明朝时刘伯温为《滴天髓》作注,宋濂作《禄命辨》。中国人对命运的兴趣,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翻阅曾国藩家书,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曾国藩一生,每于人生道理有所体悟,必汲汲与兄弟们分享。天命说不久也成了他用来安慰疏导曾国荃心理疾病的良药。
随着阅历加深和年龄增长,曾国藩谈论天命的语气越来越肯定,或者说,他对天命越来越‘迷信’。
他开始相信人不能胜天。同治五年他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弟谓命运作主,余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如果说,直到三七开时为止,曾国藩对命运的总结都不无正面意义。然而,晚年曾国藩对命运的迷信却超越了合理界限,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时他甚至认为,人就是一个“运气口袋”,一切皆是运气为之。“人生皆运气为主,七尺之身实以盛运气。”一个人一生寿命、健康、穷富、贵贱,乃至赌博的输赢、科举的成败、军事的成败,基本都是由命运主宰的,人力能及者甚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曾国藩不管是从为人处世,教育子女,驰骋官场还是很成功的。他没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归于天命。
第二,曾国藩学习儒家思想,但是并不是很相信儒家思想。因为他觉得单靠仁义道德是不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尤其是腐败没落的晚清。他努力挣扎,企图挽救即将衰亡的晚晴。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第三,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他也和同僚说过。儒家思想是平定不了农民起义的,只有看天命。
第四,曾国藩学习儒家思想,但是不是因为相信。而是为了通过利用大多数人相信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治世。他更注重比较实际的东西,所以也教育子女往学识科学等实践科学领域发展,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自己不断努力,成败与否看天命,这种思想放在现在也不落伍。
第五,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根基,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这种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现状。做到尽人事听天命,是曾国藩与时俱进的思想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弱弱的问一句:根据后面的问题,你说的六字真言是不那句——“不信书,信运气”?
这是曾国藩晚年对好友说的话,其实曾国藩治家是在孔孟之道的大前提下开展的,有名的《曾国藩家书》里面的句子处处体现这一点。我们看几句: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第一句显然是倡导像圣贤学习,所谓圣贤之道,也就是孔孟之道了。
第二句不是也和儒家倡导的思想一致吗?想起孟子的那段话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成大事者必先吃得下苦才可。
至于第三句完全和“不信书,信运气”意思相反,强调“义”,信风水那些都是虚妄的。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曾国藩并不是反对儒家思想,只是晚年的时候思想出现了一些波动,随口这么一说。
很多人追求一种东西追求了一生,晚年有时会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值得,尤其是像曾国藩这样善于思考的老人。
据说晚年他的大儿子留洋后,娶回来一个洋媳妇,不知道是不是他因此开始对自己一生推崇的儒家思想产生怀疑的,可能觉得人的命,天注定。坚持了一辈子的东西,被儿子摧毁了。
总之,我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性探微 王溢嘉专栏 知命能让人乐天,还能让人谦虚。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原本是败多胜少,但从咸丰八年起就开始改观,在攻克九江后更是气势如虹,正当他自信不久即能剿灭太平军时,却在三河之役里全军覆没,曾国华(曾国藩之弟)、李续宾等将帅皆阵亡。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事隔多年后,他在日记里说:“偶思咸丰八年四月葛睾山扶乩,即已预知有是年十月三河之败,温弟(指曾国华)之变。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 将战争的失败及士卒的惨死归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命”,而非自己决策的错误,是典型的“自利性归因”,可以减少罪恶感,让自己心情好一点。所谓“乐天知命”,其实是“知命”而后让人“乐天”,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会相信命运的原因,因为它对心灵的创伤具有很大的抚慰作用。 不过曾国藩的相信天命有比这更深刻的意义。多数人虽然会将自己的失败或不幸归于不可控因素(天命即是其中之一),但却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可控因素(自己的努力、选择等),这种“自利性归因”当然也是为了增加自尊,但曾国藩在提到自己的成功时,依然相信有天命的因素,早年他从“赐同进士”出身在短短十余年间官至二品(侍郎),在官场上可说是平步青云,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优秀,而同样将之归于天命。他在给陈源兖的信中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可见命数有定。”也许这是曾国藩在他人面前所做的谦虚之辞,但这种谦虚不仅会让人觉得修养好,而且就像实验所显示的,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不可控或外在因素(也就是不自我炫耀),还能减少他人的忌妒,而让人更加喜欢与尊重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