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赵匡胤,宋朝,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或许是他杀兄夺位,背负了太多心理负担,所以一心想要做一个好皇帝,以证明我做皇帝比你做的好。因此他总是和唐太宗比较,非常勤奋,勤勤恳恳要做一个好皇帝,一手促成宋朝文治系统的建立,打下宋朝繁荣的根基。
然而,由于其一心想要做的比太祖好,甚至连军事上也想做的比太祖好,但是它的军事能力确实太差,高粱河一败心胆俱裂,之后再不敢上战场。不敢上就别上吧还非得弄个阵图遥控指挥导致边关几次大败。 本来太祖时期对边关将领的使用有松有驰、将领有自主性打仗很有利,太宗皇帝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只能靠手段控制将领的主动性,结果边将越来越死板,武将的地位也由此一落千丈,由此也看出其政治手段之高。
以私来说,太宗这人阴险狠毒、手段毒辣;以公来说,他勤勤恳恳一心想做个好皇帝,做的也还不错,也算是明君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光义作为赵宋第二代皇帝,他的个人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作为皇帝,就不能简单的只看其个人才智,判断是不是明君,主要的标准就是“文治武功”。所以我们要看赵光义的“文治武功”是否都能达到,如果这两点都能满足,那他毫无疑问可以称作明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赵光义的“文治武功”表现怎样。
一、文治
赵匡胤亡故之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主政,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比较注重发展国家的农业生产,格外重视文化事业,对宋日后的文化繁荣有重要影响,并且其对底层百姓也相对仁德。他治国期间,进一步削弱武人权利,主导文人当政,确立后世宋三百年文官政治,此举断绝了武人干政的弊端,有效避免了像前代一样,频繁的政权更替,使百姓有了一个和平的生产生活环境,稳固了国家政局。
二、武功
赵光义是一个比较有雄心抱负的人,继位之初南征北战,除了扫平北汉及部分割据势力外,其对南越及辽国的用兵均遭遇失败,尤其是对辽国的用兵,损失惨重几乎动摇国本。第一次率军亲征辽国,然而战斗到关键时刻临阵退缩,致使全军大败,二次主动进攻辽,又大败亏输。两次惨败,致使宋军精锐尽丧,无力再图北伐,宋也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通过以上赵光义的为政经过,我们可以看出,赵光义在治国方面“文治”有余,使国家政局稳定人民安居。然而“武功”方面虽然有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并不足以弥补之后的多次惨败,所以认为赵光义算不得明君之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臭不可闻,他吧封禅弄得不值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光义因为上位手段不当的关系,一直都很想证明自己比哥哥强,但是赵光义又不像哥哥那样勇猛,但是玩阴招却是玩的非常顺手,大宋毒王。别的不擅长,使毒第一名,所有针对赵光义的流言蜚语,都被赵光义捂在嘴里了。但是赵光义的这个治国用兵的本事是真的不咋地。
咱就比如说赵光义发明的这个“平戎万全阵”,赵光义当时强令前线将领一定要遵守这个阵图来打仗,这像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能看出来的事吗?如果你真的不放心战事,大可以自己上场,如果你自己不想上场,就把权利放在将军手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随机应变是最基本的操作,他又不是活神仙,能直接一张图就搞定全局,全都给算的明明白白。
但是既然君主说话了嘛,那还能怎么办,只能照着图纸硬着头皮打了啊。赢了自然是最好,大家高兴君主也高兴,如果万一要是输了,也不能怪将军们,毕竟我们是按照君主说的去做的。于是在赵光义的一番操作之下,宋军面对辽军是越打越弱,越打越不行,只有一次胜利的满城之战,那还是因为大家都放手一搏,拼了命的,将领们都表示如果失败了愿意自己承担责任,这才换了战略,最终击败了辽军。
但是赵光义是谁啊?彻彻底底的小人。如果换做一般的君主一定都是赢了就好。但是这样的胜利在赵光义的眼里却是大大危险,因为赵光义也是跟随哥哥从五代十国闯荡过来的人,所以赵光义非常的害怕,武将夺权称帝的现象再次发生,所以赵光宇始终都是忌惮武将手中的权利。
而且赵光义想要插手指挥军事不单单是因为忌惮武将手里权利的原因,更多也是因为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比哥哥强,想要这些武将军兵们对自己都服气,但是就赵光义的这两把刷子而言,还真的就没有一个服气的,越是失败赵光义越是插手,越是插手就越是失败。
赵匡胤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武将起家,自身并不畏惧任何的武将,所以在对待武将的态度上也大多都是比较纵容宽容的态度。赵匡胤对待武将的态度就是,有功就要赏,至于犯错只要不是谋反一类的大罪,就不会有身家性命的问题。
但是赵光义不一样,他没有哥哥那么多的战功,也没有那么多心悦诚服的手下,再加上赵光义这个人心眼小的一批。他想要指挥战事无非就是为了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宋朝的落败,几乎就是从赵光义手里开始的,因为赵光义手太长,再加上能力不行,让西夏党日渐强大,简直就是养虎为患。
公元979年的时候,赵光义曾经千里奔波说什么就要打契丹,但是赵光义的能力有限,最后在高粱和之战中让人打的嗷嗷直叫,膝盖中箭,旧伤是年年复发。但是在这之中,有一天,宋太宗失踪了一整夜,这个时候大家看君主丢了,就寻思在立一个君主,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结果就让赵光义知道了,赵光义这个小心眼怎么可能会不怀恨在心呢?于是根本就没想跟这次征战的将领们赏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