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赵匡胤,宋朝,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光义比起赵匡胤,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不过,比起后面的北宋诸帝,他也不失为一代明君,这里主要是指他在位期间巩固和稳定了北宋王朝,但军事上实在是一言难尽。
毛主席读完《宋史•太宗本纪》以后,给了宋太宗赵光义一个军事上的评价,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宋人终不省也。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初封晋王。公元976年,宋太祖离奇暴毙,赵光义离奇继位。为什么要用两个“离奇”呢?
第一是因为《宋史》不提太祖死因,而且太祖的子嗣均已成年长大,而不是第一继承人的赵光义却能够继承皇位;
第二是因为太祖的子嗣赵德芳、赵德昭均在赵光义当皇帝时暴毙,一个喊冤自杀,一个怪异病死,不得不让人怀疑宋太宗赵光义的动机。
宋太宗治国尚可,打仗实在不是他的强项,可他总想像秦皇汉武一样扬名沙场,结果总是徒然无功
姑且不论宋太宗的皇位来源是否合法,但他当皇帝以后总体表现尚可,毕竟是开国以后第二位君主,能力不行,但阅历丰富。
首先来说,赵光义虽然不如赵匡胤英明,但也善于用人,提拔了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一批能臣。宋太宗在位时期,勤于政事,大开科举。
鉴于唐末五代藩镇之乱与“兵强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危害,宋太宗也延续了重文轻武的基本策略。
在宋朝以前,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均以武将身份夺权篡位,光是黄河流域就在53年的时间里换了5朝6姓14帝。就连宋朝自己的江山也是靠着“陈桥兵变”夺来的,宋太宗如果没有能力镇住一大班子武将,也不是没有可能重蹈覆辙,江山会被别人夺走。
再加上,北宋初年经过一番南征北战,军威正盛,宋太宗也立志要当了好皇帝,改元太平兴国,可是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只能以“仓皇北顾”来形容。
宋太宗急于开疆拓土,穷追猛打,两次伐辽均以惨败告终,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基本上耗尽了宋朝开国时的精锐力量。
在高粱河之战中,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宋军遭到辽军主力围攻,亲自指挥的宋太宗脚后跟中箭,趁乱突出重围。一个人坐着驴车踉踉跄跄从今天的北京郊区逃回河南开封(汴梁城),被戏称为“高粱河车神”。此次受伤给他落下严重的疾病,晚年也是因为箭伤复发而死。
此外,宋太宗与夏州节度使、静海军节度使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导致西夏崛起、越南独立。越南原本是中国领土,在唐末由静海军节度(藩镇势力)管辖。越南趁五代十国内乱时,独立建国,脱离了中国。
宋朝建立后,为了恢复越南,也曾对其用兵,结果以惨败收场。宋太宗将精锐兵力消耗在辽国战场,导致收复越南时后继乏力,宋军遭到越南激烈反扑,最终不得不默认了越南独立。
夏州节度使即定难军节度使,是西夏王朝的祖先。唐末曾封党项羌民族为藩镇节度使,令其割据西北五州,由拓跋思恭(李思恭)的后代统治。
宋太宗消灭李继迁不成,反而被党项人打得大败。狡猾的李继迁借助辽国的力量牵制宋朝,西攻回鹘、南侵吐蕃,奠定了后来西夏崛起的根基。北宋立国时,党项羌才仅仅控制夏州、银州、灵州等在内的五个州,半个世纪过后竟然已经控制了二十几个州在内的地盘,切断了河西走廊和陆上丝绸之路,变成了西夏王朝。
(定难军节度使就是西夏王朝的前身)
宋太宗虽然勤于政事,但对外战争基本上一败涂地,先后输给辽国、越南、夏人,徒然消耗了宋朝的有生力量,此后的宋朝皇帝多是文弱书生,一代不如一代。此时,距离宋朝开国才不过20、30年时间,宋朝就丧失了锐意进取的力量,从太宗时期就开始转为消极防守。等到这位跺一跺脚,勉强还能吓一吓人的宋太宗也去世后,宋朝才真正进入了文盛武衰的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学家对宋太宗赵光义早有定论,“宋太宗其人对于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的。”
赵光义在斧声烛影赵匡胤暴亡后当上了皇帝,即便不说赵光义是亲手害死自己哥哥的凶手,其皇位得位也是不正。记载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的《金匮之盟》后人普遍认为是伪造的,是当时的宰相赵普为了重新掌权,和赵光义达成的一项政治交易。赵光义在位期间,为了不让《金匮之盟》使自己作茧自缚,不但害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又和赵普共同害死了弟弟赵廷美,使自己得以传位给儿子。
为了稳固皇位,赵光义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积极努力”,造成了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开始。
武功方面,吴越钱氏和福建陈洪进两个割据政权不战而降,这是赵匡胤在世时就通过外交努力和军事压力已经成熟的大桃子,实际上不算是赵光义的功绩。而如何体现自己超过太祖的武功呢?就是北伐。北汉当时是契丹辽国的属国,宋王朝与辽国并未进入战争状态,北汉就如现在的台湾,一打即下,但美国的问题不解决,后续很麻烦。这种情况下,赵光义仍然坚持攻打北汉,付出惨重代价拿下了太原,又想借胜利之势攻打辽国,结果有了高粱河大败。几年之后又组织了雍熙之役,同样是大败而回。从此,赵光义再不敢言北伐之事,对北方势力一味防守退让。
在军事体系建设方面,赵光义一改赵匡胤的精兵政策,把宋王朝的兵力从之前的不足30万增加到60-100万,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并发明了按战图指挥战斗,将领们自由发挥打胜了也要受罚,按战图打败了也无罪,军队战斗力急转直下。至于说赵光义对武将的限制,也无非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之前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已经做了很好的开头,并非是赵光义首创。
赵光义在位期间,不但与当时最强大的辽国关系恶化,也未能掌控西北,使西夏得以出现,成为宋王朝又一个长期敌人。
文治方面,赵光义一改赵匡胤时期控制官员数量的做法,大肆提拔官员。赵匡胤在位期间仅录取了188个进士,而赵光义时期高达1487人,出现了大量的冗官。同时,赵光义大力推崇佛教,大规模增加僧尼等出家人数量,并广泛修建佛寺,消耗了国家大量财富。
于是,赵光义时期,国家财政负担严重,是宋王朝“积贫”的开始;对外一味防守退让,军队战斗力低下,是宋王朝“积弱”的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