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赵匡胤,宋朝,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赵光义继位后,短短几年时间,太祖在世的几个儿子也都相继死去。
此外,赵匡胤的离世也存在很大的疑点。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赵匡胤死前,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一个晚上就突然暴毙,身边又只有赵光义一人。他说自己没有加害兄长,你信吗?
此外,赵光义的历史功绩也被史书过于夸大了。消灭北汉是事实,但此后的北伐辽国,南战交趾(越南),西征西夏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赵光义在位晚期,还爆发了宋朝第一次农民起义,可见其内政方面的治理也不行。
弑兄篡位,强抢人妻,好大喜功。如此不堪的一位宋太宗,北宋第一无耻皇帝除了他,还有谁可以担当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光义不行,比他哥哥赵匡胤差远了。
历史上谈起宋太宗赵光义,往往都在怀疑其得位的手段不正当,认为他这个皇位是抢来的。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享年五十岁。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死得颇为蹊跷。
赵匡胤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曾召弟弟赵光义进宫嘱咐后事。左右侍从宫女虽然被屏退,但透过烛影以及屋中声响,大致能判断席间兄弟二人还一度发生过争吵,引得柱斧戳地。这便是烛影斧声的故事。
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
第二天早上,赵匡胤便再也没有起来。而后,赵光义便接过了黄袍,成为了宋朝的新一任皇帝。要知道,当时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和三子早夭,而次子赵德昭与四子赵德芳却是活得好好的。而且赵德昭当时已经25岁了,赵德芳也有17岁了,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主少国疑的问题。
因此,关于赵匡胤的离世,赵光义有着很大嫌疑。当然,就算没有烛影斧声这一回事,也无法掩盖赵光义从侄儿手中抢夺皇位的事实。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得位不正的皇帝并不在少数,就连赵匡胤这个皇位,都是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抢来的,一样的不光彩。但是,相比之下,赵匡胤的历史评价,要远高于赵光义。原因很简单,赵匡胤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宋朝的百年基业。而赵光义则是一个败家子,将哥哥辛苦打下的基业,带上了歧途。
赵光义是一个在哥哥庇佑下长大的孩子,犹如温室中的花朵,缺乏磨炼,盲目自大。
赵光义比哥哥赵匡胤小了十二岁,当他还是一个稚嫩孩童时,哥哥已经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的一员骁将,跟随郭威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世宗柴荣继位,封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执掌禁军,成为一方巨擘。
靠着哥哥的威望名气,赵光义也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娶到了符彦卿的女儿,跟周世宗柴荣当了连襟。当然,跟着沾光的还有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官至检校司徒,与儿子赵匡胤一起执掌禁军。
当然,赵匡胤对自己这个弟弟也是真的宠信,几乎都是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继位之初,赵光义便被封为殿前都虞候,掌控禁军。称帝之后的第二年,就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在五代十国时期,基本是只有储君才能坐的位置。不久之后,又加封赵光义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换句话讲,在当时的大宋朝堂,赵光义的地位权力,只在赵匡胤一人之下。正是因为赵光义的权力太大,才能做到在赵匡胤死后,一手遮天,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就坐上了皇位。
然而,从赵光义登基称帝之前的生涯经历来看,他几乎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他的一切都是哥哥赵匡胤给的,而不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换句话讲,赵光义的辉煌履历,与能力无关。然而,赵光义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有着哥哥赵匡胤铺路,赵光义的前半生过于顺风顺水。甚至在赵光义登基之后,哥哥还留给他了一个强大的宋朝。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优势,赵光义先是让吴越钱氏纳土归降,后又北上平定北汉,基本完成了宋朝的统一大业。
这样的成就,无疑是让赵光义更加自信,尤其是攻灭北汉,那可是曾经柴荣和赵匡胤都没能达到的成就。于是,赵光义飘了,他不顾群臣反对,想要一鼓作气北伐契丹。其实关于赵光义这样做也可以理解,毕竟他这个皇位来得就有些不正,需要靠不世之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契丹不比北汉,赵光义的大军在燕京外的高粱河畔惨败,赵光义也中箭手上,只能狼狈退军。
然而,有着攻灭北汉的功劳在前面挡着,赵光义并没将这次战败放在眼里,他依然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着强烈自信。于是在七年之后,以“契丹母寡子幼,群情不附”为由,发动针对契丹的雍熙北伐,结果再次惨败,老将军杨业便是在此战中被俘,绝食三日而死,由此演变出了杨家将的故事。
宋军之所以惨败,赵光义是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因为这场战役乃是他在指挥。有趣的是,赵光义吸取了上次亲征受伤的教训,并没有亲自参与北伐,而是在开封遥控指挥。那么这里肯定会有人问,开封与幽燕相隔千里,古代有没有电话,赵光义如何指挥?
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光义的军事生涯代表作了——阵图!
所谓阵图,其实就是古代排兵布阵的一个说明书,古代一些武将在作战时,往往会用“图”来向下属传达自己的作战意图。早在军队出征前,赵光义就向各路大军的主将,预授了阵图,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行军打仗。并且在军队中派出监军,监督武将们是否按照阵图行军。
但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人是活的,阵图却是死的,行军打仗不能完全依靠阵图。否则就会束手束脚,无法随机应变。正是因为赵光义的这一通操作,导致潘美、杨业、田重等一堆有着赫赫战功,能力出众的名将,在雍熙北伐全都成了庸人,指挥水平大降,最终导致了北伐的惨败。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北伐失败,赵光义丝毫没有觉得是自己的原因,他只觉得是武将无能。所以,依旧推行他的阵图策略,甚至还弄出了14万人规模的“平戎万全阵图”,并奉为至宝。
此后的宋朝,大致沿用了赵光义按图打仗的政策,以至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难以发挥,在面对西夏、辽国等对手时,往往处在一个防守的被动局面,这也是宋朝积弱的源头之一。
当然了,赵光义要求武将们按图打仗,不止是因为对自己的军事能力盲目自信,他更多的是想要借此来达到掌控军队,削弱武将权力的目的。表面上看,这符合各哥哥赵匡胤所制定的国策。因为唐末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动乱源头就是因为武将割据自立,想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必要限制武将的权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