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三国时期陈寿所写《三国志》?还拿《三国演义》反驳?
演义,历史,正史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三国时期陈寿所写《三国志》?还拿《三国演义》反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面对政治立场而言,作为一个史官他能做到的,不是当时、后世的每个史官都能做到的。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当以陈寿的《三国志》为主。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明朝文人:罗贯中,他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成就了这部恢弘巨著。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作者一直贯穿尊刘贬曹的思想?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倾力塑造出三个被读者称为‘三绝’的形象(奸雄曹操丶良将关羽丶贤相诸葛亮)?这些生动的形象,仅仅是为了增添作品的阅读色彩吗?
南宋以后,中国的主流三国史观,逐渐从以曹魏为正统,转向以蜀汉为正统(这其中也存在某些朝代的政治需要)。但是从最开始的晋朝一统后,很快八王之乱丶五胡乱华丶之后长期的南北朝对峙丶隋丶唐、五代十国,之后南宋丶北宋(在这期间与辽丶西夏丶金的战事不断),再后元朝至明朝,在这一个华丽丽的血腥时代,争权夺剩丶背信弃义丶翻脸噬主丶涂炭人民都成为了常态,正是在各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动荡背景下,民间艺人丶文人墨客丶甚至普通百姓,便对他们心中的历史人物加以塑造,因此,有美化的就必然会有丑化的。
民心代表的就是民意,而作者本人也曾经历过动荡岁月,他而深知老百姓渴望什么丶向往什么丶内心需要什么,所以《三国演义》中譬如:诸葛亮不仅是治国安邦的圣贤,而且还很接地气,其嬉笑怒骂的风格也就更能贴近老百姓心里,他哪‘半仙’的形相,更是得到当时人们封建迷信的思想的推崇。实事求是的说,他不仅是为官的典范,也是读书人的楷模还是老百姓心中为国尽忠的丞相。因此我绝得作者对他的塑造可以说满满的都是正能量。书中对关羽熟读春秋丶忠勇丶义气丶信誉的塑造,在我看来作者其目的已不止是为了小说本身,更像是以书中的关羽的形象来教化世人,无论乱世或盛世当以仁丶智丶礼丶信…作为立身之本。
唉!曹操就真的不幸了,人世间有善必有恶,有真必有伪。与大忠丶大真之人同存一书必然他就成了大奸大伪……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我想会有人明白,他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里的真正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呵呵了,网络时代,出现了一群傻子,就是说三国演义还好,起码是四大名著之一。只可惜有些人不看三国志,不说三国演义,看了点网络瞎扯淡,就跟着一起吹郭嘉,吹路人陈到,黑赵云,吹西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没什么好问的,他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错错误的,《三国志》:是更符合历史史料的真实作品。它的资料更有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的基础进行文学演变而成的文学作品,“演义\"是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资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而“志\"是文字记录。从这两个词词意的比较中,一目了然,“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演义\"则是经过文学加工的小说的素材,“志”更有真实性。所以用三国演义的素材来否定志的历史记录材料是错误的,是本末倒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大家使用现在小说的定义来定义过去的小说。小说也有个行程过程。早期的话小说很多是在真实基础上写的。再早点小说最初的形成是写一些符合事实但是正史和官方不敢或不能记载的。加上陈寿原是蜀臣,但是跟诸葛亮有世仇,后来归顺晋朝。晋朝得天下本身会有很多人不满,陈寿做三国志必不能如实反应刘备军下的事情,因为刘备相对来讲是被更多人认为是匡扶汉室的。他做出来的三国志必须要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后人认为刘备军不强也不正义。但是这样的虚假记录历史会激发很多知道真实事情的人的仇视心里。他们就会做很多写真实情况的书及文章。罗贯中做三国演义算是把这些文章集合了一下。但是这样的就很可能夸大刘备。所以三国志还有明史历来被认为是史书当中采信价值最低的。晋和清有改史书,编造史实的习惯。因为这两个朝代得江山是靠渔翁得利。需要改历史来愚弄天下。(晋是三国内乱,清是李自成、藩王等更方面问题下,而且入关还靠的吴三桂)汉隋唐元明这些是靠实力打的,他们对前朝的历史不需要改动,因为他们就是正经打赢了。不用改,前朝越强,就说明自己越强。宋特殊一点,宋平稳过度,直接承认自己武力不如唐,安心诗词歌赋,发展自然科学。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喜勿喷。
上一篇:新手想养成群的小型观赏鱼群,但是由于是上班族,比较好养不会太麻烦的鱼种有什么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