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身为一名身在学校的学生,非常深刻的体会到攀比的风气,歪风邪气,怎么办?
自己的,学生,孩子身为一名身在学校的学生,非常深刻的体会到攀比的风气,歪风邪气,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攀比心理在现今社会也是一种现象,我觉得很多人都有过。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学习或考学不如别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心理上也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穿新衣服挎新书包等也会产生攀比心理。
但攀比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只要引导恰当,会成为孩子的一种动力,促进孩子的学习,激发孩子的斗志。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就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也可以拿同学的进步点来激发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暗下决心,比进步比学习,力争赶超其他同学。
当然,一味的攀比害处也很多。平时要正确引导克服孩子在物质上的攀比心理。家长除了言传身教外,要时时处处在大小事情上做好疏导工作,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小做起,克服攀比心理,不要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作比较,避免增加孩子自卑心。
下面我讲一件我经历的事:
我在读中学时,看到别的同学穿迪卡中山服特别上档次,就问家里要,后来家里向生产队(那时村民小组叫生产队)借了20元买了一件。后来才知道那件衣服20.3元,这20.3元,在当时一个劳动日价值不到3毛钱的年代,需要父亲三个月的劳动。这件事一直让我自责,让我愧疚,几乎在心里压了我几十年。现在分析一下:首先,是自己攀比心理作怪,根本不具备穿那件灰色迪卡中山服的条件,却伸手向家里要钱去追求奢侈,这是虚荣的表现;其次,父母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不该由着我,宠着我借钱去满足我的愿望。
今天看到这个话题,我就不由人不由然的想起了这件事。讲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平常心
二,你也攀比,但是你要比那些比你差的,满足和平衡平常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和老师有一定的责任!毕竟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家长还要多,不能只把成绩看在第一位,自古以来就有“教书育人”这一说法。只教书不育人怎能为人师?。有一些老师本身的做法,就已经违背了道德和人性,比如上课不教重点,交钱补课才教重点,教师节收礼物,给少给多对待学生就不一样,节假日组织去旅游,有的收费不是多一点点,多收了家长敢怒不敢言,而有的家长为了迎合老师,背地里还给红包。这样的做法已经潜移默化的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金钱至上”。
在这上面,家长和老师扮演了不同而又重要的角色。社会的影响只是很小的一方面,这时的孩子还都没有走上社会,只会学习模仿。孩子的未来要靠老师和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不针对任何一个人或单位,请勿对号入座)关注@农村祥子哥 送免费设计头像和图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从有了财富收入的差异,攀比就结伴而生。富人作为领头羊,吃穿用度享受着,而部分不愿承认穷的人就事事模仿着,装作不输的样子,孰不知内心有多纠结,实在不行,来个高仿满足虚荣,至于是骗别人还是骗自己,不得而知。而若不愿攀比,那就只能一切从简,做个承认贫穷的另类,承受诸多鄙视不屑的目光。年轻人看事追求表面,多选择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在花呗借呗中焦头烂额。作为穷人,无论哪种选择都艰难。
我有一个朋友,他从小就是孤儿。上中学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破旧的衣服都短缺。学校里,最不缺的是书本纸张以及各种纸箱,他总是笑嘻嘻上门收集,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赚取辛苦钱。不怕脏不怕累,哪还顾及什么形象。后来聪明人指点迷津,吃饭时食堂最为繁忙,何不帮一下忙。于是,每每饭点,食堂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不避讳同学的指点,亲自为同伴打饭,说说笑笑间化解尴尬。这一帮,从中学帮到了大学。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从中学到了大厨的本领。从刀工到火候,以食材到烹饪,蒸煮煎炸,都练了手。大学毕业,先是厨师,后是总厨,然后独立开店当老板,如今生意兴隆。谁能想到西装革履的老板是当初衣不蔽体的穷小子。
所以,作为在校学生,别人攀比不攀比不重要,也与你无关。而你最重要的是干正事,学习,实习,甚或创业,为了今天挣银子或者明天挣银子。拥有银子,是摆脱贫穷,避免陷入不得不攀比被动局面的唯一方法。
其实,攀比,真得没必要。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