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抑郁症是不是生活压力大导致的呢?
抑郁症,抑郁,心理抑郁症是不是生活压力大导致的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抑郁症是不是生活压力大导致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抑郁症是不是生活压力大导致的呢?
作为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其实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种,而您所说的生活压力大只是其中一个,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谁的生活压力不大,为什么有些人没事,有些人却遭遇最后一根稻草,最后整个人崩溃,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抑郁症的病因。
生物化学因素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很多名为神经递质的东西,主要有三种: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他们作用于受体上,从而调节着大脑的平衡,研究发现,抑郁症不仅与神经递质的含量异常有关,也与它们受体功能的改变有关。
1. 5-羟色胺假说:该假说认为5-羟色胺功能活动的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5-羟色胺系统在调节睡眠,食欲,疼痛,昼夜节律方面有重要作用,而抑郁症患者也在以上各个方面存在问题。
2.多巴胺系统假说:研究表明,增加多巴胺功能的药物可缓解抑郁症状。
3.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假说:利血平可以耗竭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起抑郁。
神经内分泌因素
抑郁症患者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大约60%抑郁症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正常的昼夜节律被破坏。约25%的抑郁症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明显降低,从而产生抑郁情绪,周身无力,疲劳,体重减轻等。
神经免疫学
人体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应激事件可以影响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下降后,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导致出现抑郁样症状,如快感缺失,贪睡,食欲缺乏,痛觉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等。
遗传学研究
大约有40%-70%的抑郁症患者有遗传倾向,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一般人群2-4倍,并且抑郁障碍家系遗传具有发病年龄逐代减小,严重程度逐代增加的特点。
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抑郁障碍的发生中可能导致了一种易感素质的产生。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环境因素的诱发下发病,较为易感的人在较轻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便能发病,而不易感的人在极重大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仍可能不发病。当然,易感因素不一定完全来自遗传,也可能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历和童年丧亲的影响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头条健康 @青云计划 @头条健康联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昨天有人提问:抑郁症是压力引起的吗? 面对抑郁的状况,如何可以缓解?
首先: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临床可见心境低落,情绪的消沉,闷闷不乐或者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其次:是否引发抑郁症,基因遗传因素预计占15%左右。也就是说,直系三代抑郁等精神病,后代发生的概率较大;
社会压力因素:多发生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群,如演艺界、企业界、官场、律师医生等高收入人士。 做事追求完美,导致精神压力较大;如某阶段事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则有担心别人有色眼光看待、担心有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形,反复在心中演练。另外,经济因素导致普通人群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加大。
个人承受压力大小: 在承受压力的同时,过分敏感、感情细腻、成长过程中较少有挫折的人士发生概率较大。对名利有正确认识、有自身乐趣(艺术)的人士比较容易减压。反而对名利汲汲以求的人士容易承受更大压力。
当然,目前治疗抑郁症有较多的方法,如医院常规治疗方法是:采用各种抗抑郁抑制剂,在控制抑郁病症的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一般而言,对抑郁患者,采用一些兴奋的药品,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容易产生兴奋、焦躁等行为。
另外抑郁症的心理调整:以认知行为的心理治疗。(此略)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保持心态平和、聆听舒缓音乐、常运动、平时注意心理调节和心理疏导等等。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很多抑郁患者常说,我们也暗示自己,看淡名利,不要把某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但是,自己胡思乱想,控制不住啊。精神的境界不是说两句话就能提升的,所以,普通精神劝解效果一般。
通过国际医学研究发现,抑郁患者表现为喜欢独处、坐卧、无食欲。在身体检查后,大多有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衡、便秘腹泻、睡眠差等症状。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除医院开具药物以及精神开解外,另行制定一种方法:提高患者营养水平、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简单来讲,就是让抑郁患者吃好(营养均衡有食欲)、排泄好(一条香蕉便)、睡好(无入睡障碍)。
精神能够影响身体,同样,身体好转能够调节精神。如果抑郁患者能够有三个好反应,一般症状能够改善。 当然,很多抑郁患者总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多吃食物,却无食欲;想振奋精神,却萎靡不振;想出去运动,却浑身无劲。
我们认为:很多抑郁症患者不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并不完全是患者精神不能作为,而是因为身体内物质不充分。
只是依赖药物治疗,会造成身体太多副作用。所以改善营养、调整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医生或者营养人士制定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不能盲目相信保健品功效。
建议:在治疗同时,改善饮食结构,提高饮食营养水平。有条件的可以补充针对性的益生菌益生元,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群丰度,和增加代谢的短链脂肪酸,改善部分抑郁症状。
当然,评定的依据还是按照科学的实验方法:一段时间后,如30天后,个人症状的改善与否是才是一个金标准。
如果你有抑郁症或者初期表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调理。欢迎交流。
以下有些国外医学关于抑郁症与肠道菌群的研究,供大家参考:
对来自荷兰关于抑郁和焦虑研究的1634名成年人进行9年的随访;发现以下特点:抑郁患者的饮食质量显著较差;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饮食质量得分最低;
数据来源于:
2018-09-12,
Article, 10.1016/j.jpsychires.2018.09.006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益生菌可帮助药物更好地缓解重度抑郁症
顽固性重度抑郁症(TRD)患者在接受标准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丁酸梭菌MIYAIRI 588(CBM588)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干预8周;
上一篇:抑郁症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