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中那么重要?
人伦,道德,父子“人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中那么重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人与人之间开始相对密集的生存在一起,就必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共存的一种状态。这就是道德,进而又出现法律法规等等。人伦是道德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中国人注重人伦,中国文化注重伦理,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原地区,适于农耕的土地过于狭小,人口密度过大,造成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彼此冲突不断,且冲突升级太快,甚至已经达到人们无法和谐生存的地步。这种局面,在春秋开始不断凸显,越来越严重威胁到中原各个诸侯国。于是,所谓诸子百家,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学者,儒家、法家、墨家,全部把自己的思考中心集中于伦理道德法律,希望通过创立各自的一套侧重不同的系统,完成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諸多解釋,真是彩色飛揚。‘人倫’就是人類倫理。倫:輩,類,常規,自然大道之理。表達人与人之间和社會關係:人伦,天伦,伦常,伦理。 条理,次序。天理,大道之理。
人倫體現在人與社會道德自然表達狀態。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人倫關係,人的道德,社會道德將是一片混亂。
人倫是一種社會自然形成的關係,它不是人類賦予的,而是人類發現的,並給予高度重視並解釋。人必須嚴格遵守的,這絕對不是搔首踟躕。這種人與社會的最基本的關係不能亂,人倫關係一旦被打破,人類將面臨天災人禍。
人倫體現的是人類道德,是常規 ,是秩序,是人常,是天理,是大道,是約束人類的大綱。
中國每個歷史時期的大家,都注重修養,尊重,提高人倫的道德價值。
三綱五常就是中國歷史立下的道德人倫,這個三綱五常是人類必須遵守的,不單單是是約束中國人?而是世界各國都必須遵守的。如果不嚴格,不敬畏,而隨心所欲,不安分破壞,就是違背人倫,歷史上很多這樣的人,如臣殺君,弒父殺子,就是犯上作亂,結果死的很慘,萬古留臭。
體現人類的人倫就是‘人性’,人性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但是人性有善惡之分。而真正的人類生存依據‘善’而存在;而不是‘惡’,‘惡’是極端的惡性,它即傷害人倫,又傷害自己,‘惡’是不能生存的,所以人類的人倫是按照‘人性本善’生存,就合乎常規和自然道德,孔子的‘本善’就成立了。
失去人倫就失去人性,人性不存在了,那麽人與禽獸何異?
《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管子直言不諱指出失人倫而為獸。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 舜 )有忧之,使 契 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非常嚴重的指出失人倫也為獸。
《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而東方朔以道理明確人倫關係,人類不改變人性的善,人就不會改變人倫。
人性的‘惡’是私慾的極端表現,‘惡’
是人的慾望太過分的貪婪,沒有一個不走向死亡的。
社會無論怎樣發展,不管現代化怎樣高度,就是過一萬年,人倫道德將永存於人類社會。
有的人不服,不要緊,敢於違背人倫的人都是死無葬身之地。如果有人說‘三綱五常’是封建糟粕,他全部都錯了,是非常危險的,不信誰敢違背‘三綱五常’就是以身試法,離泥犁之地不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①《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 舜 )有忧之,使 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②《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③《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④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
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件是人伦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到教家中老父吃苦。”
⑥曹禺《雷雨》第四幕:“不要以为你跟 四凤 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所以说人伦在国人思想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我们要把人和野兽分清楚,人之所以为人首先要把自己彻底和野兽区别开来,怎么区别?人伦。没有人伦也就和野兽没有区别了。中国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西方强调的是自然法则,这就是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尚书.尧典》中有五典说法,《左传》解释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就是封建社会里的基本道德关系。前述\"五典\"及孔子所提均属。是用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工具。
上一篇:你是如何护肤、美肤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