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文化遗产,文化,物质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活的意思是生长。人们一说到传统,就说继承。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首要任务是古为今用,给传统的东西注入生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联的概念,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非物质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性,不脱离本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
首先对于那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实行抢救性保护,相反,则要实行开发式保护,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激发生存活力,在工作原则上,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合力、明确职责、讲究实效、分步实施。把保护和开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营造全社会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向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特别是一些需通过口头相传的一些遗产项目,要让他们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要广播、新媒体等先进技术引领大家对艺术的喜爱,多走进学校社区、荧屏、剧场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起来,比如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在荧屏上展示,我们更能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
要进行创新,当然是建立在本真、原生态基础之上的,大部分的非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在时代发展中,不少传统技艺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少数濒危的需要政府保护,而绝大部分需要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才能更好的传承,当然创新要在传承人群体中进行,一定要在适度原则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合理创新。
在当今社会思潮下,可能“非遗”还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积极进行创新,真正让“非遗”走近我们的心里、走近我们的文化、走近我们的生活,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福份,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古钟,中华传统优秀文明与精神思想文化生活的象征,钟古魂,中华优秀文化与精神文明生活的传承人。钟古传奇是新一代精神文明的传承人和思想文化建设战线的标兵和英雄们最新挖掘出来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宗教旅游文化与思想文明新认识,新动态对科学未来和发展的存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特殊教育材料。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和历史传承是加强思想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如何活跃这个文化市场和旅游战线上的盛大场景是摆在我们当前和今后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指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的推广方式肯定不会有效果,个人认为,非遗一是从小抓,教育局带头最好,融入小学生的手工体验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英文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将出版,这套书籍是以英语为写作语言,而非翻译作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表示,这套书籍不仅是给外国人看的,也是中国的青少年看的,让他们通过传统文化题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来学习英语。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非遗”项目进入学校课堂、课外兴趣活动,成为不少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此次提案的关注点虽然放在加强文化遗产社会功能体系建设上,但是他对如何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也非常关注,“保护、坚守和传承文化遗产,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而这需要通过相关书籍,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进来。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据我所知,由上海和重庆合作‘非遗’课题成果之‘非遗课程设计案例集’的出版工作,目前正在由重庆出版集团进行,今年有望面世。”周锋委员表示,“中国教育学会委托上海中福会少年宫就‘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展开‘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重庆市少年宫2016年底承接子课题两年来,共计开办‘非遗’项目班次40余个、开展‘非遗’课程教学2000多个课时。这套案例集就是由挖掘整理出来并经教学实践‘非遗’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教案汇编而成。两地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在青少年中推广‘非遗’具有示范意义。”
上一篇:清吧装修如何呈现出多个空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