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笔当如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是什么意思?折钗股是什么意思?
印泥,书法,起笔用笔当如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是什么意思?折钗股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用笔当如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是什么意思?折钗股是什么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几个术语,对每个书法人,想来都不陌生,可谓耳熟,但确实未必能详。这是个烧脑的问题,着实折磨了我很久。我为此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视频,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我还是似懂非懂,模模糊糊,最真切的感觉就是,它没能指导你的书写,于事无补,看来这个问题真得到天上去找答案了。
所幸,前段时间,上了一次天。大概真是到了天上的缘故,手机关机,心无杂念,终于可以聚精会神,我相信只要聚起精神,就一定能会到神仙。于是灵感遂来,问题解决了,至少我自己是满意的。我迫不及待地要说给朋友们听听,看有没有道理,对你有没有帮助?这便是:
【起笔如印印泥】,【行笔如锥画沙】,
【收笔如屋漏痕】,【用力如折钗股】。
这些技法是联贯的,各有所指的,绝对是名家秘传笔法,根本不是像有人解释的“中锋行笔”之类的大路货。这些术语全是比喻,既然是比喻,我们就得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他天花乱坠的辞语所迷惑,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整个比喻是处在什么环境中?
【印印泥】,其实它的全称是“如印印泥”,前一个‘印’是名词‘印章’,后一个‘印’是动词‘印入’,换种描述,就变成了“如章摁泥”。这个泥不管是书画末了署名盖章用的朱红印泥,还是烧制陶器用的胚胎柔泥,往上用印(盖章),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必须摁入泥中,但摁后又必须抬起来。
说到摁,那十二分用力,深深摁入,显得很有力量,可以吗?当然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前提你要保证,不能摁坏‘朱红印泥’或‘胚胎柔泥’。你要在泥上摁出一个印花,要保证摁出的‘小泥坑’不能与‘泥沿’有很明显的海拔。泥是有弹性的,你要保证泥的弹性能够恢复。
说到抬,就是为了柔泥弹性的恢复,必须使印章‘摁而复抬’。只有抬起来,才能保证具有柔软特性的泥,在弹性形变允许范围内,有的凸起,有的凹陷,呈现出凹凸不平的印花。只有抬起来,才能保证印泥中的汁水往上返,滋润到印花中的凸起点上去,呈现出色彩丰润的印花。
这种“摁而复抬”的节奏,就成了【起笔如印印泥】的喻体。那本体是什么,我们知道用笔时——起笔的毫毛节奏也是“摁而复抬”,本体也就是起笔的毫毛节奏。连起来解释就是:起笔时的用笔节奏方法,就好像,印章摁入印泥、有摁有抬、摁后复抬。
我前面讲过,起笔的任务就是铺毫,铺毫就必须是先卧笔摁下,毫才得以铺开。铺开后就接上了今天讲的摁后复抬,卧而复立,这时候的笔毛状况有点像【鲤鱼打挺】,由卧倒再到重新立起,这样起笔阶段结束,进入行笔阶段。
董其昌讲的“提得笔起,乃是书家千古不传之语”的真正语境,也是在这里。这个‘提’的前奏是起笔入纸的‘摁’。为什么要‘抬’?我把它叫作【毛细血管理论】。①是为下一个阶段【行笔如锥画沙】作好‘立起成锥’的准备。②是毫毛立起后,毫间的毛细血管通了,血管内的墨才会‘墨下如注’,才会形成所谓的‘入木三分’。③是如果不抬起,死按而进入行笔,毫毛底部就形成了多根毫毛排成的密不透墨的薄膜,那毛笔和硬笔就没区别了。总之,抬起,是恢复软,只有恢复软,才能弹挺而出硬。
未完待续,这回先答到这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题主提到的"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以及"折钗股"等词语,都是书法方面的述语。有的是理论,有的是技法。对书法的走向和提高书法艺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先说说"印印泥,锥画沙的来历和在书法里起的作用。这两个词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提出来的。他在《论书》里写到:’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锥画沙强调的是书写时遇到阻力,如同锥子在沙中画过,是不顺畅的。要有意克服这种阻力,方能流畅地行进。且圆浑有力。
印印泥。什么是印印泥?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印泥。它是古代一种类似现在的火漆的紫泥。在紫泥上加盖印章。形容用筆要有力度,笔落实处。
屋漏痕据载是颜真卿提出来的。是他在书法创作实践中的一个总结。线条要自然,就象房顶上漏雨,雨水流在墙上粗细不一的症迹生动自然。
折钗股说的是用笔的一种技法,钗原系古代妇女头上的金银手饰,质坚而韧。后被书法者用来形容转折的笔画,虽然骂曲盘绕,而笔致依然圆润饱满。
以上这几个书法述语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只是凤毛麟角。在论述中国书法的理论中,类似这样的述语数不胜数,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在全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谢谢,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门见山的说~
用笔当如印印泥,印泥纤维所特有的拉力与张力反映在线条上的效果就是厚重感,如印《道堂》。
现在的劣质印泥没有如此效果。
用笔当如锥画沙,我们反过来想一下,有谁能在沙滩上写出很光滑的线条字吗?如果有的话这货就不是人了!
锥划过沙后周围自然起毛迹,皆应反作用力所为。用笔当如屋漏痕,简单来说就是脏出了“味道”的屋漏痕,选择那一种屋漏味道还涉及了品位。(古董品的包浆效果是个以脏为美的货色)
如图中的屋漏味,左右二边墙面上的味道就属于不一样的,书法通常指的是右边线条状形。
而折钗股就真的很难解说了,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与感觉之上的说法。如:
宋代姜夔 《续书谱·用笔》:“用笔如折釵股……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 宋代陆游 《醉中行草数纸》诗:“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 唐 人折釵股。”亦省作“ 折釵 ”。 陆游 《西窗》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釵评。”
上一篇:我是广西的想秋季种无籽西瓜,不知什么品种适合,网购瓜种靠谱吗?请师傅们指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