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皇帝每天都需要干什么?
皇帝,清代,都是古代皇帝每天都需要干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帝的作息表
清代和明代有一定类似之处,因为清代沿袭前代明朝制度和规章以及自身创新,清代帝王我们以清代第七帝王嘉庆为例,看看清代帝王的一天作息表。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820年)原名永琰,清代第七位皇帝,年号嘉庆,庙号清仁宗,他是乾隆第十五阿哥,在1789年封为嘉亲王,母亲是孝纯仪皇后魏佳氏(汉族),也就是《延禧攻略》吴谨言的令妃扮演者,网络上魏姐的儿子。嘉庆帝王在位二十五年,在位前四年做了四年的儿皇帝,因为他皇阿玛乾隆又当了四年太上皇,当时许多大事还是乾隆做主,嘉庆没有太多话语权。其实,嘉庆算是一位守成之君和勤政爱民的平庸君王。比如1799年(嘉庆四年)亲政之后把乾隆时期120道菜改为32道菜,直接直接砍掉88道菜,不过“嘉道中衰”是历史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让我们走进清代皇帝的一天作息时间表,看看皇帝们是如果度过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是不是清代帝王真的的比21世纪的早九晚六的上班族一样奔波繁忙呢?清代帝王和明代帝王不同的是,有许多明君比明代的昏君少而又少,这和清代皇家祖上规矩和定制有关,因为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他们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培养未来储君或皇帝素质和能力。一般清代皇家子弟一般从六岁读书,有翰林学士担任师傅,学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诗词歌赋、满蒙汉三种语言以及下午一般安排弓马射箭练武。一般清代的皇子阿哥们基本都是天天学习,除非皇上生日或过年能休息三五天,其余时间都严格遵循。古代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代帝王一天的作息表吧。
(一)卯时,是大约5-7点,皇帝起床、请安、早读。卯时也就是出更天亮了,而古代19点到次日5点是分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天。清代皇帝起床的5点基本算晚的,清代一般帝王都是凌晨4点多起床,符合满族关外日出而作的习俗传统。自雍正之后皇帝都是从养心殿起驾到慈宁宫或寿康宫等宫去请安,给太皇太后或太后请安,而嘉庆皇帝一天请安多加一位就是太上皇乾隆爷,清代帝王特别注重孝道治理天下,以此表示皇家也尊重师长。之前顺治爷和康熙爷都是居住在乾清宫,雍正勤政且是工作狂。清代皇帝请安之后,清代皇帝开始早读时间,像读《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就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和经典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的编年大事记。另外,清代帝王还得晨练射箭练剑,众所周知清朝八旗贵族也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以此保持皇室尚武的传统。皇帝逢五视朝,也就是每月逢阴历初五、十五、二十五御门听政。皇帝不同季节和场合穿不同衣服。朝会和祭祀大典要穿礼服,也就是朝服和衮服;过年过节穿吉服,俗称的龙袍;平时皇帝穿便服也称常服;帽子需要和衣服配套,分别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
(二)辰时,就是现在的早上7-9点,是清代皇帝早膳时间,沿袭东北关外习俗,清代帝王一日吃两顿正餐,成为早膳和晚膳。由御膳房负责皇帝膳食,由内务府大臣负责皇帝食谱和制作监督,后妃是宫殿膳房操办。皇帝吃饭都是一个人单独吃,除非有特殊旨意。皇帝用膳前会有传膳太监亲口尝尝,俗称试毒牌;清代帝王吃饭时还有一个规矩:食不过三匙,记得《甄嬛传》就有蔡少芬皇后提醒陈建斌扮演的雍正吃饭不要超过三勺的剧情。清代皇家菜肴大体三种:吉祥菜、贡菜和例菜。吉祥菜就是一些讨喜的菜名菜样;贡菜就是所谓的特色菜和稀有的山珍海味;例菜就是顺治喜欢的菜品、康熙的满汉全席和乾隆晚期喜欢吃的“清炒豆芽”,这都是寄托清代帝王忆苦思甜,恪守祖宗江山得来不易的教导。据史料记载清代帝王和后妃都喜欢吃鸭子肉,其实像老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等都受到皇家的宫廷菜影响,慢慢传承至今。
(三)巳时,(9-11:00点),是清代帝王处理政务上班的时间,清代皇帝办公地点多在养心殿和乾清宫。政务一般分特殊和日常两种。像登基大典、皇帝大婚、皇帝万寿节、大朝会等威特殊政务;譬如电视里的批阅奏折、会见使节、召见京内外官员都是日常政务。其实影视剧里的天天上朝不是清代帝王天天做的也是虚构的,一年之间很少有大朝会听政。朝会前有太监鸣鞭,也称鸣静鞭,鸣鞭的目的为警告臣下皇上驾到,大家保持安静的,静鞭之后文武大臣入朝三跪九叩给帝王,皇帝对大臣奏请做出裁决。据《清会典》记载:“静鞭,黄丝,长一丈三尺,阔三寸;梢长三丈,渍以蜡。”以及《清史稿》记载1669
年(康熙八年)后,每次朝会都有两次“鸣鞭”:一个是皇帝从中和殿到太极殿(金銮殿),銮仪卫官高喊“鸣鞭”,响起三下鞭声;另一个就是典礼完毕,再响三次静鞭,皇上起,驾回宫,群臣退下。最早鸣静鞭起源唐宋而盛行于明清时代,今天的公园经常看见老大爷晨练的项目甩鞭子就是鸣静鞭传统,一种全身力量训练,对于肩周炎和颈椎都有好处。
(四)午时,未时,(11-14:30),是皇帝午休晚膳时间。一般皇帝也得午休,因为起床和“北漂”一样起早也是很辛苦,皇帝晚膳一般在未时13点前后开始,之后就批阅奏折和学习。像清代最勤奋雍正爷一天处理政务达十八九小时,每天平均仅睡四五个小时。当然反例就是咸丰朝后期,御门听政逐渐废除,逐渐懈怠朝政,到同光时期都是慈禧皇太后当家做主。
(五)未时、申时,(14:30-17:00),是清代皇帝娱乐休闲时间。吟诗作画、把弄古玩、看戏娱乐,冰嬉、棋牌、摔跤、宠物等。比如清初多位帝王爱好汉族文化,喜欢文物。不过清代宫廷娱乐最具有流量的还是看戏。像乾隆、道光、咸丰、慈禧都是戏迷,宫内初一和十五都演戏,过年过节和皇帝万寿节和皇后生日都有戏班唱戏,一唱就半个来月,像故宫里最大戏楼畅音阁或漱芳斋戏楼都保留至今。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皇家喜欢看戏,民间艺人和把式就努力操练钻研,在1790年(乾隆五十四年)开始产生“徽班进京”到1910年(宣统三年)结束,徽剧堪称国粹京剧之父。清代皇帝万寿节(皇帝生日)最隆重的清帝旬寿庆典,例如康熙爷的六十岁生日、乾隆爷的七十岁和八十岁生日、嘉庆五十岁生日都是有隆重庆典表演活动。
(五)酉时、戌时(17-21:00),是皇上进行酒膳、佛事、就寝的时辰。皇帝下午娱乐结束会有一顿小吃为晚点。皇帝用完后到礼佛事祭神灵的时间,萨满教是满族传统信仰的宗教。坤宁宫祭神是清代皇帝日常重要祭祀,在皇帝祭祀礼佛之后,皇帝就要在戌时初便就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