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习书法,你认为是应该先“专”还是先“博”?
书法,字帖,书体学习书法,你认为是应该先“专”还是先“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快乐书法营”认为:
1、《寒山帚谈》的观点无疑是客观的,有事实依据的背书。我们上网查究一下,书法史上的古今名家的学书历程,无不如《寒山帚谈》所言,既“专”且“博”,来回往复,而终于出新有成;
2、孔夫子说“博观约取”。他是大教育家,强调先博后专。当代的大学书法教育,其学科设置,同样也是先不分书体的通识教育,然后专业细分。教育专业的做法,当然有其科学的权衡考量;
3、但不必按固有的框框设套。先“专”后“博”,“专”为“博”打基础,立规矩;先“博”后“专”,“博”为“专”找法源,求变化。二者不过是个顺序问题,同时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二者是可以交互进行的,更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个人学习处于哪个阶段,也在于专业和业余爱好的学习方向不同。比如业余爱好,先专一门,后图博涉,未尝不可。
4、关键在于:真“专”一家一门,才能“博观约取”。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执于一偏,必然一事无成。世上没有专吃一种食物,就能保持健康成长。转益多师,广闻博识是所有学科的广泛共识。任何艺术门类,都不例外,书法亦然。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书法,专与博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博就是广泛读帖临帖,专即不可多类选择书体而读临。
一般是专一类书体,而触类旁通其他,由此有专后有博学。
初学书法理该专学一贴一体,及某家书帖特点,在临摹过程,可以掌握基础笔法,达到了一定的书写能力,可有读其它书帖,可以对比学习。继续深悟其笔法的运用特征,最后做到糅杂众家,为我所用。
一切事物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亦乃深度博学,然后把掌握的技能来实践致用。
必有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思维,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即临即读即悟。
由此专精一贴,后有博学诸帖。是符合学习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与“博”是相对的,不能简单的进行排序!
以大家熟知的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为例,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他:“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可见欧阳询在书法上的“博”,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博取,他的楷书才独具特色,既有隶书的舒展遒劲,又有魏晋碑刻的险峻刚直,被后世尊为楷书之冠!
再看看颜鲁公,楷书气势恢宏大气,以“颜筋”名世,行书更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无不是有博取而得专精。
个人认为应选定一个“专”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博取,汲取其他书体和书家的优秀特点,更有利于促进自己“专”的精进与提升。“博”应建立在一定程度“专”的基础之上,以“专”促“博”,以“博”助“专”,才是合理之道!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朝秦暮楚”,频繁更换字帖,既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又不能“诸体皆善”,反而是事倍功半。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应该理解为纵向“专”的积淀和横向“博”的延伸更为贴切,您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先专。而且我还认为:
其实,对于有些人讲,学书法从楷书入手是个错误。尤其是成年人。成年人尤其写欧阳询、柳公权更是如此,习气满纸。我主张成年人学书法宜从隶书入手,又得规矩,又得自由,上可以写篆,下可以行或楷。至于从隶书入手用什么帖子开始,因人而宜。切莫写死写僵,一开始须认真,须规矩,久之,不要死守,至要!至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书法,当然应该是先“专“再“博”。
一个小孩,如果连路都不会走,怎么可能去跑去跳呢?学习书法也如此,第一步:先好一本字帖,颜体,柳体,欧体或汉隶,每个人可根据自已喜欢的风格来选择,第二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书法字帖认真临帖,先从点,横,撤,捺开始,用心临写,第三步,熟练掌握所选帖笔法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后,可采用背临和集字书法创作,第四步,待对所选字帖烂熟于心后,可大量临习相关碑帖,并进行书法创作,第五步,待熟练书写好一体书法后,可了解行书,草书笔法或其它书体,此时的你,已俱备了一定的书法功底,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然,书法学习由专到博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如果学书者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没有耐得往寂寞的精神,是学不好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