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身为农民的我,感觉从前浓浓的乡情已渐行渐远了,您有同感吗?为什么会这样?
乡情,都是,农村身为农民的我,感觉从前浓浓的乡情已渐行渐远了,您有同感吗?为什么会这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关注,期待您的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人说农村事。大家好!秀美张桥与你分享农村那些事!
事实的确是这样。在农村,人情味的确越来越淡。而且你发现接下来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要说在农村人情味最浓的时代。应该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一个村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现在提大锅饭,年轻的一代人几乎都没听说过。可以说除了睡觉在自己家外,几乎每天都和同村人的朝夕相处,种田种地。大家也相处得其乐融融。但是时代的车轮也滚滚向前,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是大趋势,谁也无法阻拦。自从农村实行单产承包责任制。这时候已经分田到户,农民每天下地干活还能碰到,田间干活累了的时候休息一下,大家互相聊聊各自庄稼的收成。这种氛围还持续了20年。
如今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也早早的去城里打工了,大家几乎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交流的机会更少了。村儿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儿。年轻人也是逢年过节才回来一次。人情就是这样慢慢淡化的。
如果您认同我的看法或者想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互动!感谢点赞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我们这边依旧可以感受着浓浓的乡情,经常会有一群人聚在我家门口,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情。邻居家的樱桃成熟了,也会及时的送给我一些,吃不完的蒜薹大家也会相互送人吃。前天一个哥哥还送了我几斤泥鳅,吃起来可是分外鲜美。
邻居有什么数码产品上不会用的,也都会找到我,让我帮忙看看,这些都是举手之劳,自然是十分乐意,昨天邻居还让我帮忙充了话费,今天早上让邻居帮忙去集市上买东西。这些邻里互动的小事,在我身上十分的频繁,大家帮忙互动都不会谈钱谈付出,正是彼此的相互帮助,邻里的情谊才会展开。
至于题主所说的乡情渐行渐远,我认为应该是很多人将自己的内心锁了起来,见面后不愿意释放真正的自己,以至于相互之间有所隔阂,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渐行渐远。像我就是一个话痨,每天都会分享很多的新闻,因此邻里之间也都会有很多的话说。
而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回到农村中不愿意外出,出门了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让那些长辈们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心态变了,认为自己在大城市里见识的更多,回到村子里的心态有所改变,变得不太接地气了。
其实只要相互之间将毫无保留的自己表现出来,那乡情依旧十分的浓烈。其实乡情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的态度,虽说在大城市里打工,但我们这边每到春节期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聊天说话,彼此没有什么隔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自从今年在老家回到工作的地方后,一直都觉得在变,因为周围一切事物都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虽然暂时的自己困难,但我相信前景一片光明,跟着政策走,未来都会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这样的,现在的乡村间的朴素的民间感情越来越淡渐行渐远,其基本原因无外呼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货币代表物\"钱\"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广泛,什么事都用钱说话,致便从前那种互帮互助亲情往来不是那么密切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是农民,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转变。
现在的农村已经逐渐变成了一座“孤城”,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整个村子死气沉沉的。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街道上从这头望到那头也见不到几个人影,唯独见到最多的是村子中撒欢追逐的野狗“巡逻”在大街小巷。偶尔有游村小贩喊破嗓子的叫卖,但也很难吆喝出几个人来。
农村对农民来讲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是农民工作转移后的“留守所”。如果将现代农民为生活奔波打工的城市是称为“前线”,农村就是他们的“后营”。农村是由房子、老人、妇女、儿童组成的“大后方”,整个农村因没有“主力军”而缺乏活力。
农村的乡情传承逐渐以出现“断层”而渐行渐远。
经济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态度。农村人也未能幸免,现在农村相互帮忙的少了,红白喜事、盖房上樑、大事小事都是“钱”字当先,过去那种纯粹互帮互助被以钱雇佣所替代。
真的很怀念过去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村里的“执事们”忙前忙后的岁月,从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到起灶搭棚,都是挨家挨户的去借,不论到谁家只要有就二话不说的拿走,从来没有“不”字,大家都是乐意帮忙的。
上一篇:武磊下赛季参加欧联杯比赛,广州恒大球员中合适的能够接班的有谁,你是怎么样看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