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你认为该怎样诠释这句话?
母亲,自己的,不嫌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你认为该怎样诠释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诚邀!我很高回答这个问题,“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在社会上虽然流传多年,在当今仍被人予以关注。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传了几千年传统美德,时至今日,孝心依然是社会上衡量一个人的人品之一,孝心,不分大小,也不分贫穷和富有,主要看是否有心、是否诚心、是否尽心。,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底线;我们每个人从小在母亲抚养下長大成人,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管母亲丑陋也好,还是其他情况原因,如果连自己亲生母亲都不孝顺,还有人给你交朋友吗?说句不好听的话,连狗都不如,狗对主人还忠心,不嫌贫,日日夜夜,看家,守业,不叫苦,不喊冤。总之,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睦,让我们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这里人与狗有共性啊!一个“忠”一个“孝” ,所以忠孝两全者鲜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是我上小学时候老师和家人经常对我们说的:“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到现在还是一直萦绕在耳边回响。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出自明朝的《增广贤文》里面,具体作者名字不详,算是传统文化里面对于家庭孝敬这方面的精髓。翻译成白话文来讲就是:“孩子不嫌弃自己的亲妈,狗是忠诚的象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家养牠,牠都会始终如一的认自己的主人。”小学的时候有过这样一首儿歌和一首诗,分别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出来了母亲对于游子的牵挂,真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而到现代,很多歌曲也是满含母爱和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目前对于子女的挂念,有《妈妈的吻》、《母亲》、《妈妈我想你》、《儿行千里母担忧》等等。
“子不嫌母丑”,母亲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她赋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是我们的缔造者,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生所热爱与感恩的亲人,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亲人,我们不能嫌弃母亲,尤其是到母亲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所谓孝顺”,首先要“孝”,再要“顺”,老人们常说,作为子女的要“顺”这老人们的心意来做,尤其是作为母亲的,真是为子女们操碎了心,操劳了一辈子,我们一定要顺着老人的心意,接下来就要孝。
我们在老人身边的话,就要进到照顾老人的职责,在外面的话,要经常打电话问候母亲,要在节假日的时候抽时间回家看看母亲,要“常回家看看”,工作再忙,那都是借口。
母爱是人类最为崇高的感情,要说还有什么能够与母亲来相比,我想那必定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形容祖国就是“母亲”,用她来形容,《增广贤文》里面的这句话不单单只是教育我们要热爱母亲与家庭,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我们热爱祖国,要为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所谓“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就是这样,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是拿农村人说事,其实你们城里那些不成熟的孩子才会嫌弃自己的母亲长的丑陋,尤其是女孩子更挑剔。我们农村人比较本份,只是把这句: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用来打比方教育人而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有句话说的很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只要主人对它好,它就会义无反顾的对主人好,忠诚地伴随在主人左右,更何况是自己母亲养大的儿女们呢!
在我的生活圈里和工作圈里面还真没有看到和遇到打骂父母的人呢!倒是在我的身边有一位是做儿媳妇的,非常孝敬婆婆,婆婆生活不能够自理了,就连走路都得依赖别人扶着走了,这个做儿媳妇的白天陪伴且不说,晚上还陪婆婆同睡一个床,儿子也挺孝心的。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大多都是缺发教养,是做父母的没有正确的教育好孩子们,有句老话说:惯子不孝,惯狗上灶,是不是这个理。子不教父之过,女不贤母之错,孩子从小就要给于正确的教育,一个孩子更要好好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一个馍馍也要蒸熟了再吃,可不能够夹生吃了 。打骂父母的子女们,多半都是受父母的溺爱造成的。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好好的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切记切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