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货币,铸币,汉文帝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过在允许私人铸造铜钱的过程中,吴王刘濞因吴国内铜矿山资源丰富,成长最快,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以比肩汉文帝扶持的邓通,为他将来反叛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汉武帝对私人铸造钱币的禁止。
吴王刘濞造反失败后,汉朝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钱币铸造被收归国有。汉武帝为了掌控全国的经济命脉,开了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封诸王势力,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影响后世王朝几千年。该会议决议推行了桑弘羊的盐铁专营等一系列政策,食盐和金属矿山等国家专营,制造货币的金属矿山铜矿也由国家控制,从源头抓起。(汉武帝推行的主流货币,汉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铸造了五铢钱,铸造技术提高了,成色标准也提高了,国家也要讲究诚信,制造的货币才能正常流通。下令严禁私人和诸侯国铸造钱币,统一由国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钱币一旦被发现,处以死刑。
汉文帝和邓通小故事。
邓通曾经为身患背疮的汉文帝吸出脓液,而汉文帝要求当时的太子(汉景帝)吸出脓液时,居然恶心的呕吐,被汉文帝不喜,汉景帝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邓通。
汉文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女相士许负(汉高祖封她为“汉雌侯”,汉武帝时期游侠郭解的外祖母),看人面相非常准确,她曾经为邓通看相,说他法令纹入口,将来会饿死的。汉文帝不相信,赐给了邓通一座矿山,让他铸造钱币,一时富可敌国,汉景帝继位后,收缴邓通的所有财产,他身无分文,最后饿死在街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民间铸造货币,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经济混乱,然而,汉文帝作为一代名君,却曾经废除了盗铸钱令,也就是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这就有些奇怪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汉初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说起。
1
汉初的统治者信奉的是黄老哲学,一贯采用的政策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经统一过货币,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这个对货币的流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到了汉高祖刘邦统一以后,认为秦国的钱重,不好使用,所以使民间铸造荚钱,也就是用一种更轻的货币来代替同样的币值。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过随便经济的发展,却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膨胀。
这个也很好理解,当货币变轻以后,也就意味着流通货币增多,物价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汉高祖末年,下了这道盗铸钱令,为了禁止民间铸令,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虽然想法是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到汉文帝时期,“顺水推舟”地废除了这道盗铸钱令,官方允许民间私铸。
2
民间私铸有几个主要的问题:
(1)币种多,流通不便。
(2)私铸币越来越轻,通货膨胀会更严重。
(3)因为私铸币获利太容易,容易有不好的导向,以至于影响农业生产。
这是贾谊在《谏铸钱疏》中提出来的,这确实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汉文帝也不会意识不到,只不过当时的社会形势实在不允许他马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3
汉文帝在位的时间段,政治环境远没有表象上那么太平。汉文帝作为一个从边塞之地被迎回来的皇帝,是没有多少政治根基的。他既要面对朝堂内的陈平、周勃等开国重臣,又要考虑分封在外的刘姓诸王,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哪个都不是那么好处理的。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按照贾谊的政治意见,将货币的原材料铜收归国家,垄断铸币,将会极大地触碰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政权稳定将受到极大的考验。
汉文帝统治时期,整个的统治思想都是“无为而治”,也就是尽量去干扰经济发展,任由民间自我休养生息,所以在文帝时期,汉朝才能够逐渐走上强盛安定的康庄大道,也为后来的景帝、武帝时期的发展及全盛时期作好的铺垫。
所以这样看来,虽然民间私铸这个事儿看起来不是那么美,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还是起到了稳定时局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铜币本身价格与流通价值较接近,民间铸币可解政府加铸发行不足之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造货币发生在公元前175年。《汉书食货志》载“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此时,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是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开始铸行的八铢半两和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开始铸行的五分钱。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得先从汉初刘邦允许民间铸造货币的事情说起。
由于汉初刘邦“更令民铸钱”,无节制地放任民间自由铸钱,导致社会上恶钱泛滥,物价腾飞,社会一片混乱。高后二年,主政的吕雉为整顿货币制度,稳定市场,决定铸行八铢半两作为应急措施,并很可能同时下令禁止私铸。《汉书 食货志》载“秋七月……行八铢钱”。在铸行八铢半两的同时,有学者推断,很可能还规定了按照一比八的比例兑换市场上的劣质小钱。一枚八铢半两重约6克,却法定兑换八枚重约16克的劣质小钱。这对于手中存有劣质小钱的人是不划算的,迫使劣质小钱退出市场。此举虽然扭转了劣质钱币流通的局面,但市场上货币总量却减少了。又过几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到上升期,生产发展了,国家也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商品交换也增加了,于是,货币供不应求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吕雉又决定铸行比八铢半两又轻又小的五分钱。《汉书食货志》载“六年行五分钱”。五分钱,钱文“半两”,因法重为半两的五分之一而得名。实际约2克,勉强达到八铢钱的三分之一。显然,铸行五分钱比铸行八铢半两能增加大约两倍的货币供应量。于是,有效地缓解了市场需求矛盾。至于八铢钱与五分钱之间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或者是否同时禁止八铢钱流通,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但是,从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开始铸行八铢半两,到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开始铸行五分钱,再到公元前175年汉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这段时间,西汉的经济是发展了的。《后汉书.食货志》载“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