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大弑母案,什么吞噬了亲情?
孩子,家长,自己的北大弑母案,什么吞噬了亲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大弑母案,什么吞噬了亲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日吴谢宇弑母案在网络上传播发酵,世人都在期待着吴谢宇为何弑母的谜底,这个谜底不知道也罢,肯定是比较奇葩或者难以启齿的答案。关键是要研究的是什么吞噬了亲情。
吞噬亲情的首先是教育与社会的大环境。每个人都有感觉,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一旦走入社会,好像有天地悬殊。稚嫩时代美好教育一旦被现实撞得粉碎的时候,那种心里的落差是极其难受的,可是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慢慢可以接受,对于一个自诩天资很高而极具自己想法的北大学子,甚至有点自卑有点神经质的北大学生,那种报复心理很容易形成。吴谢宇现在杀了自己的母亲是可悲的,如果这样的人隐藏至深到走向工作岗位,说不定叛党叛国的事情都做出来。这也是在警示我们的教育,不要让所谓的德育教育走形式了,要把中国传统的“人伦礼仪,正义果敢”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开放是发展的前提,可是开放不要让外来和尚念得经占据主导地位,不要把沉淀了五千年精华的中国美德教育束之高阁啊!德才兼备,德字为先啊!
其次吞噬亲情的是他母亲自己。母亲是一个正统中国妇女,受到了正统的中国教育,特别又是历史老师,历史典故知道的也多。可是在灌输孩子知识,要求孩子上进的同时要与时俱进,不要小看了这些孩子,不要小看了代沟。当空洞的说教多次被现实碰得粉碎的时候,孩子不再相信家长的话。举个简单的例子,吴谢宇在母亲眼里,在当地是个好学生,可是来到人才济济的北大,他算什么?论学识与他比肩的多得是,论家庭比他强的多的是,论将来发展比他牛的多的是,他再也找不到鹤立鸡群的感觉,当母亲老一套陈词滥调怎么能说动孩子的心啊。当母亲再以一个权威家长要求他这要求他那,叛逆的力量就起来了,日积月累,极点爆发,酿成后果。
第三吞噬亲情的吴谢宇的私欲。当一切光环褪尽,当在与性工作者刺激的时候,当做一夜公关的收入都超过大学教授的时候,对知识与人生产生了怀疑,在怀疑中私欲的膨胀就像吸了鸦片一样,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可以说遇见什么阻挡他前进的路他都会想办法消除。
吴谢宇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剧,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悲剧,更是千万做家长的悲剧。吴谢宇的悲剧值得每个人反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能杀母亲的才子再多又有何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是片面追求高分数的应试教育下的错误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这样的状态下,有条件的爱,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以及家长的低下的心理水平最终吞噬了亲情。
第一,亲情之间应该是无条件的爱。
亲人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无条件的爱。父母理所当然要接纳孩子的全部,包括社会认可的品质和社会不认可的特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家长内化了社会上的一些评价标准,并且将它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家长把社会上认可的标准拿来衡量孩子的好坏,认为孩子就应该成为社会认可的样子。
所以,当整个社会追求高分数时,家长就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成绩差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这样在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有条件的爱。当孩子符合家长的想法时,家长就满意,当孩子不符合家长的想法时,家长就不满意。作为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他会想办法迎合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也就培养出一些表里不一的孩子。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家庭中,孩子是一个弱者。
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已经不是纯粹的亲情,而是带有功利色彩的等量交换,所以孩子不仅不会感恩父母,还会心生愤怒。这种愤怒如果不能合理宣泄,危险就随时都可能出现。
第二,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使然。
很多家长把孩子考上名校当成是自己的荣誉,觉得是自己教育成功的表现。还有的人喜欢攀比,例如同事之间孩子的攀比,同学之间孩子的攀比等等。家长在攀比和虚荣中会把焦虑等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孩子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和工具,这就伤害了孩子。
第三,家长与孩子始终处于共生状态。
所谓共生状态就是一个共同体的意思,也就是孩子就是家长,家长就是孩子。这是典型的婴儿期的认知水平,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就是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明明是两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但是非要捆绑在一起。这也说明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低下。所以,家长会觉得孩子优秀就代表自己优秀,孩子成绩不好就代表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失败的。有这种观念的人多数都与孩子生活在共生状态。
孩子在六个月以后,父母就应该逐渐让孩子意识到我们不是一个人,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而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到孩子长大后还愿意参与孩子的事情,这不仅是心理的共生,而且是侵入孩子的精神边界。
因此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成长,即使出现错误,也给孩子一个机会,而不能一味的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要让孩子成长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种接纳和尊重。父母对孩子要全部接纳,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接纳,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或者孩子犯了大错就不想要这个孩子。
作为父母,要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不是你想象出来的样子。你想象出来的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只能存在于你的头脑中,那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可是那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在现实中会有很多毛病,甚至他有很多你接纳不了的毛病,那个孩子才是你的孩子。
所以,父母不要生活在幻想之中,要回到现实中面对那个有很多缺点和毛病的孩子,接纳他,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而不是天天批评孩子不像别人家的孩子。
不要盲目追求高分数,让孩子健康快乐才最重要。追求高分数,说白了就是生存教育,是最低档次的教育,而让孩子健康幸福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你认同我的价值观,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评论和转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