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怎样做到对孩子有耐心?
孩子,耐心,家长家长怎样做到对孩子有耐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怎样做到对孩子有耐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看见“孩子的情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最爱的人,有时候孩子某些哭泣、调皮,只是为了因为大人的关注,或者是委屈,要去”看见“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接纳这样的情绪和心理。
2、父母自己的成长与成熟。有个说法说,父母需要培训上岗的,是的,当父母都还是孩子的时候,如何能做到情绪稳定的和孩子沟通呢,作为父母,不断成长,能够尽可能的引导孩子前进,这是生为父母的责任。
3、正确的沟通方式。好的沟通事半功倍,家长也要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敏感期的,青春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什么沟通方式最好,要琢磨。
4、不要焦虑,顺其自然。我想这个也很重要,我们长大成人后,回过头来,会不会因为家长曾经有过的冲突而记恨?也不会的,陪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焦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孩子出生后,在幼儿时期,经常像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经常出现一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如果我们家长没有耐心,就会情绪失控,情绪失控,就会失去家教智慧,就会在宣泄情绪时对孩子指责和打骂,最后让孩子感到自己失去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遵守耐心原则,建议家长做到: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耐心观察,找出孩子的闪光点。
耐心面对,特别是孩子犯低级错误的时候。
耐心引导,给孩子搭梯建桥。
如果我们家长忽视了耐心原则,没有耐心的与孩子互动,很有可能造成以下的后果:
孩子在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没有耐心,会让孩子失去好奇心。
孩子在慢腾腾做事情时,没有耐心,主动帮助孩子,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性。
孩子要求家长陪玩时,没有耐心,借故拒绝,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感。
孩子向你诉苦时,没有耐心,打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亲和力。
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没有耐心,责骂孩子,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力。
孩子因为怕挨打说谎时,没有耐心,会影响孩子的诚实观。
孩子要求再讲一个故事,没有耐心,借故推脱,会影响孩子的求知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
“就某种意义而言,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人生的起点,父母在山顶,孩子不会生在山脚,父母在山脚,注定你的孩子不会活在山顶。”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决定孩子人生的宽度。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教育中起到决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点就让孩子的出路被切断,无异于鸟儿丢了翅膀,想要冲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郑琼说:“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选择不应该是被赋予的权利,而是自己通过争取改变命运的机遇。
每一个不肯放弃的人,都可能是最后赢家。
有钱有权并不能给孩子更高的起点,但父母的认知和格局,却让袁晗寒赢在了起跑线。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说,把一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出现的因素。
作为孩子起点的家庭,直接决定了其成年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原生家庭的认识空间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人生是场马拉松,世上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能赢在起跑线上。
财富带来的物质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上的差距。
命运给我们设置的墙并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开上帝扔过来的石头。
能摧毁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眼前的困顿,而是不再相信奋斗的力量,不再相信奋斗带来的改变。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家长如何做到对孩子有耐心?
在日常代养中,很多就像会被孩子搞得发狂是吧?其实有几点,比如“不听话”“不乖”“吵闹”等等,其实如果我们家长换个思考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每次孩子的“不乖”是什么原因?而家长又是如何做的呢?比如,孩子在商场里看到一个玩具,一定要买,而作为家长,感觉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不可以买,这时候孩子开始“哭”“闹”我们所说的孩子“不听话”的场景出现了,家长的想法是“玩具都这么多了,还要买?不给买就闹,怎么这么不听话?咋这么犟呢?”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这时候孩子多半的想法是“我不就是想买个玩具吗?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呢?妈妈怎么这么犟呢?”两者是同一件事,而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想法,而这种类似的事一旦多起来,家长就会发狂,渐渐的好像是要对孩子失去耐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